-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信息类阅读试题评析与教学启示--从信息提取到阅读素养
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信息类阅读试题呼应课标要求,坚持育人导向、创新命题形式、优化试题内容,在语料的价值追求、创设情境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考查学科素养等方面体现了近几年一以贯之的命题探索,对一线教学起到积极、正向的引导作用。
2024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共命制三套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别为全国甲卷、新课标Ⅰ卷和新课标Ⅱ卷。语文学界将全国甲卷中的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和新课标Ⅰ卷、Ⅱ卷中的现代文阅读Ⅰ称为信息类阅读。信息类阅读融思想性、知识性为一体,重在向读者传递信息、表达观点。通常情况下,信息类阅读考查的基本走向是围绕文体特点,重点考查信息提取、整合、概括、推断的能力,设题也多围绕文本中的语言信息作删减、调整、拼接,然后设置选项与问题。在备考中,也基本形成“定位”“比较”“判断”的应考策略,久而久之,面对相对固化的命题形式,考生也容易形成新的应试技能和答题思路。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信息类阅读试题呼应课标要求,体现素养导向,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融为一体,很好地体现了高考语文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体现了素养导向下信息类阅读试题的有益探索。
一、从读文本到读精神:彰显阅读的育人导向
综观三套全国卷,信息类阅读试题的语料来源多样,涉及经典论著、学术论文、官方媒体等,体现了跨学科、时代性、学术性的特征。文本组合形式多元,文体类型丰富,有通讯、消息、演讲稿、科普文、学术论文。命题语料体现了对青年读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向引导。
1.语料的内容和主题体现价值追求三套试卷中的信息类文本,或反映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中国精神、中国成就,或介绍传统工匠在建设营造上的中国智慧,或反映在战争年代民心向背、“人民就是江山”的中国立场,或透过海洋看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经验,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青年学子树立科技报国志向。新课标Ⅱ卷信息类文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等重要指示,三则材料语言平实却不乏诗意表达,知识丰富却不繁复冗余。从人类成功登陆月球的“第一步”,到“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成功实施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巡视探测的国家”,不仅让青少年读者从中感受到人类探月的艰辛历程,更感受到中国航天人面对未知的风险和挑战勇敢进发、努力探索、精诚合作的科学精神。二是弘扬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围绕海洋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建设目标和愿景,探寻实现目标的路径,体现了建构海洋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经验;实用类文本巧妙地借助成语“偷梁换柱”,引出我国传统科学实用的修缮加固方法,并就其基本方法、科学原理作了通俗易懂的说明,文章不仅向读者科普中国传统技艺,更展示中国智慧、彰显工匠精神;新课标Ⅰ卷两则语料都围绕毛泽东主席在《论持久战》中提出的“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展开论述,体现中国立场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2.设问角度、答题过程实现精神洗礼
全国卷在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上做了探索实践。新课标Ⅱ卷第5题“‘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这在中国航天人身上是如何体现的”,试题设问本身就渗透育人因素,让考生在答题过程中自然理解中国航天人精诚合作、为人类航天事业作出的贡献,感受中国航天人在科学道路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勇气智慧以及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爱国情怀。新课标Ⅰ卷第5题“请根据材料谈谈《论持久战》对我们‘看问题、想问题’有什么启示”,要求考生将文本和读者、青年自身建立联系。在作答过程中,就要从革命战争视角延伸到自身的“看问题、想问题”,自然地将“我”放进试题中去思考问题,扩大了文本的阅读意义,使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再次受到精神洗礼。
二、从“解题”到解决问题:在情境中迁移运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新课标”)在“学业质量水平”(4-2)中明确要求:“能用文本中提供的事实、观点、程序、策略和方法解决学习和生活实际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学科素养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能够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导下,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有效整合学科相关知识,运用学科相关能力,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这里都谈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这种原有的知识结构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挥作用就形成了迁移。试题还原“问题解决”的过程,既是落实“从‘解答题目’转向‘解决问题’”的要求,也是“重思维、重应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福彩市场管理员培训.pptx
- 7.2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docx
- 35kv电缆头制作监理旁站记录.docx
- Unit 4 Plants around us Part C Make a paper garden(课件)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pptx
- 中班综合《有趣的螃蟹》PPT课件.ppt
- 顺丰快递企业运作模式探析论文.pdf VIP
- 幼儿园课件:婴幼儿主被动操(1).ppt
- 《PCB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doc VIP
- 2020明辉学校开展“读书月系列活动”简讯美篇(可编辑).pdf VIP
- 行车轨道更换施工方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