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教学大纲.docx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教学大纲.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Mentalhealth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s2

学分:1

学时:总学时16学时,其中理论0学时,实践16学时

先修课程:无

课程类别:通识教育课程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教学单位:教师教育学院

修读学期:第1-2学期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毕业要求

本课程是集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通识教育课。课程旨在系统地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掌握训练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技能,增强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帮助学生解决成长发展中的各种心理困惑及问题,增强其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成为一名身心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工作者。

课程总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目标1:通过理论学习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有关理论和知识,了解大学阶段个体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心理自我调适的基本途径。

课程目标2:通过团体辅导、心理测试和心理志愿服务等,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掌握心理自我测评的方法,以及心理拓展技能。如自我认知策略、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人际交往技能等。

课程目标3:通过讲座传授、团体辅导,树立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9-1能与其他学科的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

课程目标3

H

10-1能就专业问题,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质疑,理解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

课程目标2

M

12-1能在社会发展大背景下,认识到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课程目标1

L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

学时

教学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新生心理适应教育

重点:新生心理始业教育、新生学习和心理适应教育、新生团体辅导、新生心理普查及访谈。

难点:如实参加新生心理普查。

2

实践锻炼

1

2

心理健康类讲座

重点:由学校、各学院有计划组织各类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学生通过听讲座形式获得学时。

难点:参加各类心理主题讲座。

3

实践锻炼

1,3

3

心理健康类实践活动

重点:由学校、各学院组织开展的各类心理健康类实践活动,如: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心理成长小组、心理电影赏析、心理情景剧比赛、大学生成长训练营等。

难点:积极参加各类心理活动。

3

实践锻炼

1,2,3

4

心理研究类活动

重点:开展心理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申请心理类科研立项等。

难点:科研申请立项。

3

实践锻炼

1,2,3

5

心理服务类活动

重点:担任学生朋辈辅导员,心理社团骨干,开展心理志愿服务等。

难点:开展心理志愿服务。

2

实践锻炼

1,3

6

个人心理成长报告

重点:根据课程教学和活动类体验课程的学习情况,结合自身大学生活,撰写个人心理成长报告。

难点:个人心理成长报告撰写

3

实践锻炼

1,2,3

合计

16

四、课程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参加校园内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途径实现,包括新生心理适应教育、团体辅导、心理讲座、心理活动、心理志愿服务等。

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课程成绩由新生心理适应教育、心理健康类讲座、心理健康类实践活动、心理研究类活动、心理服务类活动、个人心理成长报告等六个方面组成,采用百分制计分制。

(一)考核方式及具体要求

1.课程成绩构成与要求

课程考核注重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内容主要由平时成绩(课堂表现期中作业)和期末成绩(课程论文)组成,均按百分制计分,其中平时成绩占50%(期中作业占30%,课堂表现占20%),期末课程论文成绩占50%。

2.课程目标达成考核与评价

序号

教学环节

课程目标1(分值)

课程目标2(分值)

课程目标3(分值)

合计

1

平时表现

20

0

0

20

2

期中作业

0

30

0

30

3

期末课程论文

0

0

50

50

课程目标对应分值

20

30

50

100

(二)考核与评价标准

1.平时成绩考核与评价标准

分值

观测点

90-10

文档评论(0)

力行足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用心做人,用心服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