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
?
??
河南省“村改居”社区老人的适应困境及其融入路径研究
?
??
?
?
?
?
?
?
?
???
?
?
?
?
?
随着城市扩容提升速度的加快,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城区面积不断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地区出现了一种比较特殊的社区类型——“村改居”社区[1]。由于“村改居”社区处于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之间,具有较强的二元性和过渡性,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这种变化对老年群体的影响尤为明显[2]。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邻里关系疏离、缺乏精神慰藉、休闲娱乐方式匮乏、生活环境适应困难、身份认同危机等方面。本研究基于河南省郑州市“村改居”社区的实地调查,在经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村改居”社区老人的适应困境进行分析,提出应对策略。旨在提高“村改居”社区老人的幸福指数,进而促进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研究方法与样本情况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村改居”社区进行了问卷调查。样本选择主要采取立意抽样的方法,根据本研究的目标和主观分析来选择和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村改居”社区老人的邻里关系、休闲娱乐活动、精神慰藉、生活环境适应、身份认同等方面。本调查的主要对象为“村改居”社区60岁及以上的老人,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277份,回收率86.6%。调查样本中男性为111人,所占比例为40.1%;女性166人,所占比例为59.9%。其中,60~65岁的老人占22.4%,66~70岁的老人占24.5%,71~75岁的老人占25.3%,76~80的老人占19.9%,81岁及以上的老人占7.9%;小学及以下学历的老人占62.5%,初中学历的占30.7%,高中、中专和中技的占5.4%,大专及以上的占1.4%。
二“村改居”社区老人邻里关系疏离
(一)邻里之间来往频率降低
邻里是由居住相邻的各个家庭的成员以地域关系为纽带,以相互之间的感情为基础结合而成的基本群体。邻里关系是传统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基于空间的社会关系在传统社会中,承载着情感沟通和社会支持的重要功能。“村改居”社区居民生活空间从农村社区转向了城市社区,这种居住空间转换对原有的村庄邻里关系产生了较大影响,主要体现在邻里之间的互动次数减少,邻里之间的互助程度降低。
在调查中发现,“村改居”社区以楼房为主,居住空间较为封闭,而且房屋并没有按照原有居住空间距离分配,使得原有的居住空间秩序发生了较大改变,甚至许多居民不知道原有邻居现今的居住位置。这也导致了邻里之间来往次数和频率大大降低。老年人在拆迁之前老年人与邻居有很多或较多的来往的占84.8%,联系较少的占3.6%,没有联系的仅占1.1%。拆迁之后回迁安置到“村改居”社区,与邻近来往很多或较多的只有25.7%,联系较少的比例已经上升为36.2%,没有联系的比例也达到了13.8%(见表1)。
表1拆迁安置前后邻里来往次数比较
(二)邻里之间互助行为减少
互助,是一方协助另一方解决困难或问题的行为。在乡村社会,亲朋邻里之间相互借用资金或物品,互相帮忙、互相支持、相互赠送礼物都是经常发生的互助现象,互助行为嵌入村庄血缘、地缘等社会网络之中,是原有村庄社区重要的互助形式。村民进入“村改居”社区之后,原有邻里关系受到冲击,互动频率有较大的下降。拆迁之前,老人遇到困难,每次都会或经常会向邻居求助的比例为58.5%,不会向邻居求助的比例仅占8.3%。进入“村改居”社区之后,只有17%的老年人遇到困难会向邻居求助,而46.6%的老人遇到困难不会向邻居求助(见表2)。总之,与拆迁安置之前相比,“村改居”社区老人互助行为较少,互助频率有较大幅度下降。
表2拆迁安置前后邻里之间遇到困难互助频率比较
(三)对邻里关系的满意度降低
邻里之间来往和互助是测量邻里关系的客观指标,对邻里关系的满意度评价是测量邻里关系的主观指标。正是由于邻里互动频率降低和邻里互动行为减少导致了老人对拆迁安置后的邻里关系满意度降低。拆迁前有35.1%的被访者对邻里关系非常满意,51.4%的被访者对邻里关系比较满意,2.2%的被访者对邻里关系比较不满意,而没有对邻里关系非常不满意的。拆迁后仅有21.1%的老人对邻里关系非常满意,30.9%的被访者对邻里关系比较满意,比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被访者则占到12.4%(见表3)。
表3拆前迁后对邻里关系的满意程度比较
三“村改居”社区老人休闲娱乐活动匮乏
(一)闲暇时间较多,但娱乐方式单一,更多局限于家庭范围内
拆迁前,许多老人要从事农业活动或者在周围工厂打零工,将更多时间投入到生产劳动中。房屋拆迁之后,分到比较多的安置房,除了家庭居住之外,将剩余房屋出租他人,出租房屋是拆迁后家庭的主要收入方式。这种变化导致老年人劳动时间减少,闲暇时间增多。拆迁前,43.5%的被访者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