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7讲:在柏林(教师版).docx

2024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7讲:在柏林(教师版).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2

PAGE2

教师辅导讲义

[教师版]

知识图谱

在柏林

知识精讲

一、含英咀华

(一)开卷有益

1.课文简介

《在柏林》是美国作家奥莱尔写的一部微型小说。文章短小精悍,侧面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肉体痛苦和对人民心灵的沉重打击。其震撼力和冲击力足以使任何残酷的战争电影逊色,文字的灵魂已经超过了动作的画面。作者的笔写出了战争的血和泪,其写作的思路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开始的伏笔使读者迷惘,后来的结局令读者心头一震,足以表现出文学的绝妙。

2.课文主旨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一列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两个小姑娘嗤笑由于失去三个儿子而发疯的老妇人,老兵说明原因及后续也即将上战场的故事。反映了战争对人民带来的伤害以及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渴望和平的愿望。

(二)知人论世

奥莱尔(1873~1939),美国女作家,记者。微型小说《在柏林》堪称奥莱尔名篇中的精品,很值得大家欣赏与体会。

(三)手不释卷

在柏林

[美]奥莱尔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偷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四)跬步千里

1.多音字

bǎi(松柏)

在柏(bó)林求学的那段时期,他经常去学校附近的松柏(bǎi)林里散步。

bó(柏林)

2.理解词语

(1)缓慢

解释:不迅速;慢。

造句:秋雨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迈着缓慢的脚步,姗姗而来。

(2)后备役

解释:预备役。

造句:他要求国会赋予他征召后备役的权力。

(3)奇特

解释:跟寻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

造句:在诗人的笔下,春风就像一把奇特的剪刀,裁出细细的柳叶。

(4)不假思索

解释: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造句:聪明的弟弟不假思索地回答出了爸爸的问题。

(5)指手画脚

解释: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

造句:老王成天不知道钻研业务却喜欢对年轻人的工作指手画脚。

(6)嗤笑

解释:讥笑。

造句:他是因为有心理障碍才口吃的,大家不要嗤笑他。

(7)不假思索

解释:没有声音;很静。

造句:月亮出来了,俯视着寂静的村庄。

3.近义词、反义词

(1)近义词

缓慢——迟缓奇特——奇异嗤笑——讥笑寂静——幽静

不假思索——毫不犹豫指手画脚——指指点点

(2)反义词

缓慢——迅速奇特——平常寂静——喧哗不假思索——冥思苦想

4.词语搭配

(健壮)的男子(可怜)的夫人(奇特)的举动(神志不清)的老妇人

(头发灰白)的后备役老兵(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

(缓慢)地驶出柏林(不假思索)地嗤笑

5.词语积累

含有身体部位及器官名称的词语:指手画脚面红耳赤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五)庖丁解牛

1.课文结构

在柏林

在柏林

起因

老妇人重复数数

战争残酷

呼吁和平

两个小姑娘嗤笑

经过

老兵控诉

结果

寂静

2.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起因,车厢里的老妇人遭到了两个小姑娘的嗤笑,一个老头不高兴了。

第二部分(2、3自然段):故事的高潮,老兵控诉战争的残酷。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在环境描写中结束本文,引人深思。

3.文意理解

(1)“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这句话暗示了什么?

答:暗示健壮的男子全都上了前线,只留下妇女儿童,为后来提到的战争的残酷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2)“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这句话

文档评论(0)

173****38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一线资深高中语文教师,十二年教学经验,语文教学组长,研究并擅长高中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