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青海省、宁夏部分名校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VIP

2024届青海省、宁夏部分名校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阮元在《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中认为,碑和帖的美学实质

是线条的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区别,这是由美学理念的不同造成的。

同时,人们将碑与帖结合,以此作为表现形式的审美目标——中和之

美。

晚清时期“碑派”和“帖派”被用来命名不同风格的流派,《广艺舟

双楫》中又有“碑学”“帖学”之分,将学汉魏六朝碑版的书法流派

称为“碑学”,将宗法晋唐以来名家墨迹和法帖的书法流派称为“帖

学”。谈到碑派书家,其所取法的碑版墓志书迹就会自然而然地涉及

写手与刻手的关系,有时书丹者与刻手并非一人,刻手的水平有时也

会参差不齐,技艺精湛之人直接奏刀刊刻斩钉截铁,点画方整果敢、

古朴峻厚,经过后天风化侵蚀,便自然天成,颇具“金石之气”。在

南北朝时期,碑版所呈现的字体正处于隶变阶段,有种未经雕琢的古

朴与天然之美。墨迹与刻帖作为帖派的取法对象,所呈现的基本特征

为笔意柔美流畅,“书卷气”十足。帖派书家更突出纵向的连贯与气

息。传统帖派拥有成体系的运笔法则,然而碑派用笔无定法,笔法更

夸张多变,从而形成不同面貌。与帖派相比,碑派章法上的不足便是

字与字之间缺乏时间性与牵丝映带。与此同时,文人士大夫作为帖派

书法的主体,也难免有谄媚糜烂以及程式化的弊病,碑派的粗犷豪迈

正好可以弥补帖派的软弱之气。

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过“古质今妍”一词,如果将质与妍结合,

就会呈现一种新的审美理念——中和之美。笔者认为碑帖融合思想就

是书法中和之美的表现形式。碑帖融合审美思想形成于清代晚期,虽

然在明朝以及清代前中期已开始萌芽,此种审美趣向是追求个性、追

新慕异的必然结果,但尚未提出碑学、帖学的理论,仍然是一种无意

识、非自觉的状态,书家已在帖学的取法中发现其局限性,寻求新的

学书道路。

直至清代晚期,随着考古金石学的发展以及相应理论的提出,众多书

家更加倾向于兼具碑帖刚柔并济的中和之美,这一思想逐步成为审美

主流,影响延续至今。清代早期碑学倡导者未曾提及皇家墓志,皇家

墓志直到二十世纪初才被书家发现并重视,如能在碑学盛行之时就将

墓志纳入视野,就不会有阮元的“妄以碑帖为界,强分南北”的理论。

后来吴玉如先生的“六朝无间南北”和沙孟海的“南北不分派别”也

证实了这一点。以此笔者大胆推断南北朝时期一些书家就萌生了融南

北之风的意识。

不可否认的是碑帖书学理论的提出,使碑与帖的问题进入大众视野,

将碑学研究推向高潮,以此为书家的碑帖融合奠定了基础。阮元将书

法分为南北两派,在他看来,北碑胜于南帖,因此大力推崇北碑。这

直接导致后来包世臣作为一个有力的践行者提出“尊碑抑帖”,主张

学书当学北碑。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第一次提出了“碑学”“帖

学”的概念,对碑的推崇达到顶峰。尤其是康有为“魏碑十美”之说

一出,激起世人及后人的反驳与批判,纷纷提出不该尊碑抑帖,应当

碑帖融合。

碑帖融合这一审美趣向贯穿明清时期,最终形成于清代晚期,到民国

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民国时期出现的沈曾植、郑文焯、曾熙等著名

书家,在碑体行草书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一创作思想也是民国时

期书法艺术发展的最高成就。

(摘编自赵琳、王雨微《书法风格的中和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碑派字体呈现阳刚之美,帖派字体呈现阴柔之美,晚清时期碑派比

帖派更受推崇。

B.帖派取法于墨迹与刻帖,表现出纵向的连贯与气息,笔法夸张多变,

面貌多样。

C.在明朝及清代前中期产生的碑帖融合思想,还处在一种无意识、非

自觉的萌芽状态。

D.作者认为,在南北朝时期一些人就有了融南北之风的意识,且中和

之美成为审美主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即点明要阐释的中心话题——碑帖融合形成的“中和之

美”。

B.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将碑派与帖派相比,比较二者的差异。

C.第五段列举阮元等人的观点,论证了碑帖书学理论为碑帖融合奠定

了基础。

D.文章采用了分一总的论证结构,主要论述了碑帖融合思想的形成与

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碑版墓志书迹的优劣与刻手的技艺水平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与书

写者也有关。

B.书法中和之美是人们在书法方面追求的审美目标,是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6****9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