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工程观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产学研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docx

基于大工程观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产学研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基于“大工程观”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产学研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

?

?

?

?

?

?

?

???

?

?

?

?

?

赵志方章斌王立成

摘要:

针对中国工科研究生工程素质普遍偏低、实践能力偏弱的现状,基于“大工程观”的理念与实践,探索了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产学研培养模式。通过改革课程体系、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进行企业实践和建立合理的研究生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利用高校和企业的育人环境,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工程实践平台,以提高其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大工程观;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产学研培养模式;工程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18一、“大工程观”理念与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

(一)“大工程观”理念

20世纪末,美国教育界和工程界发现工程教育过分偏重学术化,将可能偏离工程应用实际。为此,美国掀起了“回归工程”的浪潮,MIT的乔尔-莫西斯在此期间提出“大工程观”理念。他认为这是工程教育的一种回归,其核心内容是重构工程教育,让学生不仅能够熟知工程科学的知识和理论,而且还能够对大规模复杂系统的分析及管理有一定认识。

“大工程观”理念强调从实践方面来培养学生,尤其注重培养工科学生发现问题和针对复杂情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要进行工程教育调整、整合,加强对工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使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在具备综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的知识和人文涵养,并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以应对未来复杂的技术、环境、社会及全球化挑战。

“大工程观”理念的宗旨是培养一批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出众,拥有综合学科知识及整体性思维方式,并具备优良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的社会工程精英。培养学生的“大工程观”是当今国际工程教育的主流理念[1]。以“大工程观”为指导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工程师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必然选择[2]。

(二)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

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是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的一种重要探索,是教育培养综合性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符合当今工程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有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与他人协同合作的能力。

针对目前高校课程学习过分偏理论,缺乏实践锻炼和专业技能培养,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现状,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将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部门合作的综合优势,有效地培养具备夯实理论基础和可靠实践能力的研究生。中心任务是研究生培养,宗旨是促使研究生的教学活动为科研和生产服务,同时又使科研和生产活动保持独立。

产学研联合培养使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三方互利共赢。合作单位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充分利用资源,得到大量的人才储备。同时,又能有效缓解学校在实践、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存在的场地、设备、经费不足等问题。

此外,产学研培养模式能显著提升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多种快捷渠道。在联合培养过程中,研究生通过在校园和社会两个不同环境的活动,渐渐建立自我意识,并养成自身独特的人格和气质,提升和发展其素质及社会责任感。有机地结合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也为研究生在校园学习过程中创造了更多接触和了解社会的机会,从而自觉地对自身行为方式进行调整,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规模居世界之首,但偏离工程实践现象明显,缺乏对国际前沿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洞察力。在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中也存在着相同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理论教学过程中,往往过分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相对轻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相对固定,培养机构层次相對单一,培养模式不能与国际工程前沿认知与时俱进,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知识面窄、人文素质不高,缺乏对国际工程知识和技术前沿动态的了解;因此,必须调整和完善理论教学体系,增加新型研究技术和工程应用知识,引入人文素质教育,构建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理论教学体系。

(二)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理论教学过程中,由于中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迅速膨胀,高校研究生教学和培养资源紧张等问题日益突出。现在的学生缺乏实践训练的机会,除了课程安排的课程设计以及毕业实习外,很少有其他实践教学活动,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脱离工程实际,缺乏对现代企业工作情况和企业文化的了解,缺乏沟通能力,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不能较快地融入现代企业工作[3];因此,我们必须及时改革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一套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真正有用的社会工程人才。

三、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教学体系构建

近年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李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是个美女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