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797-2024 农田黑土酞酸酯污染防控技术规程.docx

DB23T 3797-2024 农田黑土酞酸酯污染防控技术规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13.020

23CCSZ00

23

黑 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23/T3797—2024

农田黑土酞酸酯污染防控技术规程

2024-08-30发布 2024-09-29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3/T3797

DB23/T3797—2024

DB23/T3797

DB23/T3797—2024

PAGE\*ROMAN

PAGE\*ROMANIII

II

II

目 次

前 言 II

引 言 III

范围 4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5

源头防控措施 5

原位修复措施 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黑龙江省自然资源权益调查监测院、黑龙江省哈尔滨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颖、陶月、王蕾、苏晓慧、焦磊、冯程程、王晓燕、白昕、张博、曲建华、韩思月、许佳明。

引 言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关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决策部署,切实保护黑龙江省珍贵的黑土资源,防止农田黑土酞酸酯污染进一步加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权益,结合黑龙江省黑土资源特点和农业生产实际,制定本文件。

本标准的编制旨在规范农田黑土酞酸酯污染的防控工作,明确防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源头防控措施、原位修复措施。

DB23/T3797

DB23/T3797—2024

DB23/T3797

DB23/T3797—2024

PAGE

PAGE4

农田黑土酞酸酯污染防控技术规程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农田黑土酞酸酯污染防控的术语和定义、总则、源头防控措施、原位修复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对农膜、农药、农肥使用导致的农田黑土酞酸酯污染防控。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400 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GB/T25413 农田地膜残留量限值及测定

NY/T3041 生物炭基肥料

NY/T1224-2018 农用塑料薄膜安全使用控制技术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酞酸酯

邻苯二甲酸酯

一类由邻苯二甲酸酐与醇通过醇解反应所得的产物,是一种增塑剂,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

黑土

具有黑色或者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性状好、肥力高的耕地。

微生物修复技术

在自然或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清除土壤或水体中的污染物,或使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该技术包括在自然环境下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或转化,也包括人为引导和调控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对污染物进行有效降解或无害化处理。

植物修复技术

通过植物的多种作用,如吸收、挥发、根滤、降解和稳定等,以转移、容纳或转化污染物,从而实现环境无害化的方法。该技术包括将污染物从土壤或水体中吸收到植物组织内,进行过滤、降解或稳定等有效处理。

生物炭

以作物秸秆等农林植物废弃生物质为原料,在绝氧或有限氧气供应条件下、400℃~700℃热裂解得到的稳定的固体富碳产物。

[来源:NY/T3041-2016,3.1]

总则

预防为主,合理使用农膜、农药、农肥。防治结合,综合使用多种原位修复技术。对有效降低农田黑土中酞酸酯残留极为重要。

源头防控措施

农膜储存管理

储存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回收农膜避免在农田堆放,避免淋雨、暴晒和自行焚烧。

农膜安全使用

避免在高温条件安装。

控制覆膜时长。

水稻在2.5叶-3叶期间揭膜。

玉米全覆膜栽培在拔节期揭膜,一般在玉米出苗后45d,或在5月上中旬揭膜。

玉米侧膜栽培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揭膜,或在7月上中旬,连续5d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7℃以上时揭膜。

其他作物具体揭膜时间按照NY/T1224-2006的标准执行。

在气温稳定时间段揭膜,可选择晴天的下午,阴天的上午。

加强农膜回收

机械回收与人工拾捡相结合。

待播农田耕作层内的地膜残留量遵循GB/T25413,小于75.0kg/hm2。

原位修复措施

吸附剂修复技术

添加有益于吸附酞酸酯的生物炭。

5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