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教师版).docxVIP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教师版).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一、选择题

1.(2024·福建南平期末)据《礼记·大学》记载,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诗经·大雅·文王》曰:“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可以说明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

A.守正创新

B.因时而动

C.天人感应

D.兼收并蓄

解析材料“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意思是周虽是古老的邦国,承受天命建立新王朝,两则材料都反映了创新精神,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保持变革和创新,没有体现根据时机行动,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天意与人事的感应,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了创新精神,没有体现吸收其他文化,排除D项。

答案A

2.(2024·江西赣州期末)商朝迷信鬼神、“上帝”,而以周公为代表的周初统治者创造了“德治”“敬天保民”等概念,并将商朝的“上帝”代入其中,以“天命靡常,惟德是辅”来解释西周代商的原因。这表明周朝()

A.具有一定人本主义色彩

B.采用儒家思想治国理政

C.彻底摆脱神权思想束缚

D.为推行分封制寻找依据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周代强调以“德”治理天下,敬畏上天并保护百姓,表明统治者关注下层民众,体现出一定的以人为本的色彩,故选A项;孔子在春秋晚期创立儒家思想,排除B项;据材料“商朝的‘上帝’”及所学知识可知,周代并没有彻底摆脱神权,排除C项;分封制的依据是宗法血缘关系,“德治”“敬天保民”与实行分封制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

答案A

3.(2024·河北沧州联考)有学者说:“从政治角度来说,诸子百家是维护政权的工具;从经济角度来说,诸子百家是对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快速发展的一种反映;从文化层面来说,这属于一种文化的对抗与交流,也是中华文化体系开始发展完善的标志。”这可以用来说明()

A.诸子思想出现了融合的倾向

B.“百家争鸣”的出现具有社会必然性

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百家争鸣”的出现具备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条件,具有社会必然性,故选B项;材料并未体现出诸子思想的整合,排除A项;诸子百家的出现仅仅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思想表现,不足以得出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诸子学说的具体内容,看不出多样性和复杂性,排除D项。

答案B

4.(2024·安徽黄山期中)有学者指出,孔子以“信而好古”的执着发掘历史真知,并以“返本开新”的历史发展观宣告古代之声、重建古代文化、损益古代文明,汲取管子思想,探求富民强国智慧和救世道路,将源自古代且渐成轮廓的华夏哲学伦理思想以及道德文明推向成熟。该学者意在强调孔子思想的特征是()

A.还原历史真相

B.强调礼法结合

C.开创伦理哲学

D.承古而又萌新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孔子的思想充分吸收古代文化的同时发展了先秦文化,体现了孔子思想的特征是承古而萌新,故选D项;据材料可知,孔子并非单纯还原历史,而是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发展历史,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了孔子继承并发展了古代文化,没有体现其对礼治和法治的态度,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在孔子之前,华夏哲学伦理思想就已经渐成轮廓,排除C项。

答案D

5.(2024·湖南株洲期末)道家认为悟道必然伴随着德行的积累,而德行的积累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由近及远、从身到家,再到乡、邦国与天下的过程中进行,《道德经》载:“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这表明道家学说()

A.强调坚持个人独特的性格

B.蕴含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C.具有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D.孕育了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理念

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道家强调道要靠人的“悟”,即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且与社会生活、家国相联系,体现了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故选B项;题干未提及人的个性发展,排除A项;“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是儒家的主张,排除C项;题干未提及辩证法的信息,排除D项。

答案B

6.(2024·广东湛江调研)管仲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这表明两者()

A.政治立场相同

B.伦理精神一致

C.治国主张迥异

D.民本思想相似

解析据材料“齐国百姓,公之本也”“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可知,管仲和孟子都强调民心向背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强调统治者应该爱惜民力,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故选D项;管仲代表了法家的政治立场,孟子代表了儒家的政治立场,排除A项;孟子强调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管仲主要强调法律约束,排除B项;材料中管仲和孟子都强调民本思想,体现了二者在治国主张上的一致性,排除C项。

答案D

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