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5篇).pdfVIP

2024年《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5篇).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年《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5篇)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篇1

“吨的认识”是第五册的教学内容,教学的对象是第一

学段的三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然而“吨”这个非常大的

质量单位,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将“吨”这个抽象的

概念,以具体、形象、可直接感知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

如何让学生体验“1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好的数学教学

内容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数学贴近

学生生活,变得有趣、生动,容易感受。本节课在创设问题

情境过程中,先让学生用所学“吨”的知识解决小动物的

“过桥问题”、“货车、电梯的载重量”、“多少物体的重

量约1吨”、“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作单位”、“估计一

些大动物的质量”等,使学生体验到“吨”的知识就在自己

的身边,学习“吨”的知识能解决许多生活实际的问题。让

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

兴趣。

但在教学的同时我也有许多困惑:三年级的学生的计算

能力还较差,让学生推算多少个物体重约1吨比较难算;是

否有更大、更直接的物体能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表现;

虽让学生进行较充分的体验,但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吨”

离他们的生活实际太远,有的学生对“千克”、“克”的质

量的表象还不清晰,对以“吨”为单位的物体质量的估计就

有些离谱。有一位学生说“一幢教学楼”“一棵树”的重约

1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估计时与“1吨”重的表象,如“2

头牛、40位同学”进行比较。

还有,本节课如能设计在学生中找几个25千克重的同

学,让同学尝试背一背这些25千克的同学,看看谁能背的

动,谁背的不止一个同学。这样的亲身参与活动,应该更能

使孩子体会吨的重量。

总之本节课,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通过实

践活动,让学生观察、体验、分析、推理、估计、想象,在

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以具体的实物建立“1吨”的

表象,让学生确实感受到“1吨”是很重、很大、很多的。

让吨的单位换算融在“动物体重”的估计与转换之中。能使

学生在主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得到体

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篇2

引导学生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于是

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

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搬一搬大米,亲自感受1袋25

千克的大米的重量,再通过想象感受40袋大米的重量,进

而主动感悟出1吨有多重;接着让生开展互相背一背的实践

活动,让生根据平均体重估估大约多少个同学合起来的体重

是1吨,问:全班同学合起来的体重够1吨了吗?让生充分

感受、估计、想象和整理,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

进而对1吨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学生抽象概括的

能力。

在上述“吨的认识”教学片断中,当学生主动感悟出1

吨有多重时,我让生展开想象:如果让你搬1吨的大米,你

觉得怎样?在我备课和多次试教中,学生均回答“不可能搬

得动”。没想到这节课竟有一个男孩说:“我想我能”,面

对这件预先没有料到的“意外事件”我当时有点紧张,我想

如果能很好的处理它,很可能成为本节课最大的“亮点”。

也许这男孩只是预先没听明白老师的问题吧,于是我重新引

导一次,没想到还是失败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我

想我还是能”。好个“固执已见”的一个男孩!为了圆场,

我说了一句:“如果有机会,请你试一试”,然后回到了预

设的下一个环节:让生互相背一背。我一边机械般地教学,

一边为自己的话“如果有机会,请你试试。”而后悔,怎样

引导才能改变这男孩的想法呢?我边教边想,还是让他在体

验中感悟,自己说服自己吧!刚才错过了搬大米这个教育资

源,现在得好好抓住背一背这个教育资源了。于是,我有意

让一个学生说说他背的感受(他同桌是班上最重的)然后顺

水推舟让那个“固执已见”的学生来背班上最重的同学并

说感受,进一步引导,如果20个这样身材的同学大约重1

吨,让你去背,你觉得怎样?这男孩的回答是:“肯定把我

压扁”。并难为情地说:“老师,我改变想法了,1吨的大

米我想我还是搬不动,太重了”。在老师精心设计,循循善

诱下,这男孩在体验中被说服了。但我明白,我的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15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