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形成课件.ppt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形成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据统计,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现有孔庙1300多座,每年孔子诞辰日都有祭孔活动,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自1984年以来,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已经连续举办了二十一届“国际孔子文化节”,被誉为中国最能代表汉民族历史文化内涵的节庆活动。学习目标: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1)孔子的主要思想1、核心思想:仁2、行为规范:克己复礼3、治国理念:以德治民4、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史料:有关孟子的思想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曰:“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史料:有关荀子的思想荀子曰:“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从道不从君”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法自然。”“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庄子——

道家学派代表(3)法家韩非子1、依法治国2、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墨子——

墨家创始人墨子兼爱非攻节俭尚贤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而死者,不可胜数。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墨子》*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庙、孔府、孔林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庙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在中国,几乎是每一个省府或县城,都有一座孔庙,但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在曲阜。同文门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孔府圣府大门孔林至圣林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什么是“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汉书·艺文志》将战国189家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农、小说。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讲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侯外庐主编刘泽华主编杨伯峻译注老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原因)1、政治上:2、经济上:3、阶级关系:4、思想文化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井田制的瓦解“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2)“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道家:儒家:法家:墨家:老子和庄子孔子、孟子和荀子商鞅和韩非子墨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3)“百家争鸣”的意义1、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二、孔子和早期儒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3岁丧父,17岁丧母,生活十分惨淡。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五十多岁时成为政府高官,后在55岁左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屡遭冷遇。于是开始专心从事文化教育活动。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晚年对《诗》《礼》《书》《易》《乐》《春秋》进行了整理,是为“六经”,即儒家的经典,对发展儒家文化、繁荣学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核心思想:仁以上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

文档评论(0)

金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