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原文及赏析.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春望》原文及赏析

《春望》原文及赏析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

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

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春望》原文及赏析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诗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出处】

唐·杜甫《春望》。

【译注1】

国家残破,人事全非,只有山河依然如故,春天又来到长安城,

但见草木幽深,人迹稀少。国破:指安禄山起兵反叛,攻破长安城,

也兼指国家遭战火破坏。山河在:极言战争破坏的严重,除山河之外

更无余物。草木深:是说人烟稀少而致草木横生,形容荒凉。

【译注2】

“国破”表明物是人非,盛唐王朝时辉煌的景象都已消失,“山

河在”指自然景物依旧,“城春”指长安的春天本是绿草如茵,鸟语

花香,生机盎然。但“草木深”显示出杂草丛生,树木苍苍,一片凋

敝荒凉的景象,与“春”形成鲜明的对比,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

时、关心国家命运的感情。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战乱后城池残破,人迹稀少的荒凉萧条景象。

[例]“炼狱火花”是“孤岛”写生,当时日寇侵华,上海沦陷,“国

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孤城落日,敌忾同仇,表达的多是激楚苍

凉的兴亡之感。(柯灵《〈柯灵散文选〉序》)

二、后一句用以形容春天城里草木茂盛的景色。[例]我没有“感

时花溅泪”的多情,但有“城春草木深”的感慨。这城,肯定是带城

墙的。不带城墙的城,即使春天深了,草木未必就深。(车前子《带

城墙的家园》)

【全诗】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1.国破:国家残破,指安禄山叛军蹂躏黄河南北,潼关东西,并

占领长安。草木深:草木横生,喻人迹稀少,景色荒凉。

2.感时:感慨时局。恨别:深恨离别。花溅泪:对花溅泪。一说:

花似有知,亦感时而溅泪。下“鸟惊”句同。

3.烽火:战火。至德二年的正月到三月,潼关、睢阳一线,太原、

河东一带,官兵与叛军反复激战。抵万金:值万金,极言家信珍贵难

得。

4.搔:《诗·邶风·静女》:“搔首踟蹰。”搔头,显示了惶急无奈

之情。浑:简直。簪:古人用以束发于冠的饰具。

【全诗鉴赏】

此诗作于肃宗至德二载(757)三月,时杜甫身陷安禄山叛军占领的

长安。当时长安被叛军烧杀劫掠,由繁华变成荒凉。全诗以景托情,

以情染景,对危难的祖国和隔绝的家人表示深刻的忧愁和思念。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翌年(757)二月。时杜甫陷身于长安。首联“国

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十字,看似平淡无奇,尤其首句之动词

“在”,只表述了某物的存在,并未言及其他,却有深刻之内涵深蕴

其中,因为它启示人们思考那些不存在了的`东西。如司马光所评:

“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而“花鸟平时可娱之

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温公续诗话》)

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被叛军抓去。在他逃出长安之前,写

了这首诗,描写他在陷落后的长安城中的所见所感,抒发感时恨别、

忧国思家的感情。

这首诗以感情深沉、笔墨凝炼、言简意丰著称。全诗遣词用字精

当准确,含蕴丰富;又环环紧扣,前后照应,结构十分严谨。诗人围绕

“望”字着笔。一二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借景抒情,直

写国都残破、城郭荒芜的萧索景色。句中对照,两句又互相对照,加

上“破”、“深”二字,画出劫后长安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凄凉春

景,使人怵目惊心,蕴含着诗人的无限悲痛。三四句“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移情人物。花儿流出感时之泪,鸟雀因伤别而惊。一

句写花,写所见,写时局;一句写鸟,写所闻,写家事。通过拟人手法,

又以乐景写悲情,概括了忧伤国事、久别家人的深沉之感。五六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叙事中抒情。“烽火”、“家书”

分别与上联的“感时”、“恨别”照应。

特别是后一句,写出了消息隔绝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