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疾病详解.docx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疾病名: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英文名:primaryvesicouretericreflux缩写:PVUR

别名:原发性反流;原发性肾盂输尿管反流;原发性逆流性肾病疾病代码:

ICD:N13.8

概述:正常的输尿管膀胱连接部具有活瓣样功能,只允许尿液从输尿管流进膀胱,而不允许尿液从膀胱向输尿管的倒流。因某种原因使这种活瓣样功能受损时,尿液即倒流入输尿管,严重时到达肾脏,这种现象称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icreflux)。

膀胱输尿管反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系活瓣功能先天性发育不全,后者继发于下尿路梗阻,如后尿道瓣膜、神经源性膀胱等。膀胱输尿管反流与尿路感染和肾瘢痕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反流可导致高血压和肾功能衰竭。

流行病学:输尿管膀胱连接部抗反流机制,在公元150年已被认识到,1883年Pozzi在动物实验和人体中观察到膀胱输尿管反流,但尚不能确定是否为异常现象。其后Bumpus和Gruber等发现反流与泌尿系感染之间的关系,但当时更多的认为膀胱输尿管反流是继发于膀胱颈部梗阻,故1950年前后,人们施行了许多不必要的手术,如膀胱颈部成形去解除并不存在的膀胱颈梗阻。1958年Politan-Leadbetter首先报道,采用抗反流的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来解决膀胱输尿管反流。从20世纪60年代起,出现了大量关于膀胱输尿管反流与尿路感染和肾瘢痕之间关系的研究,并逐步认识到膀胱输尿管反流可导致高血压和肾功能衰竭。

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在正常婴儿和儿童的发生率很难知道,统计的发生率从1%~18.5%,但70%发生在尿路感染的患儿中。胎儿肾积水中,由反流引起的也很常见。反流有一定的性别倾向,女孩占85%,男孩如有尿路感染其反流可能性大,包皮环切对其发生也有影响,环切者反流率低。一般认为男孩多见于婴儿期,女孩多见于儿童期。年龄与反流发生率成反比,4岁20%,12岁15%,成人5.2%,由此也提示随着膀胱及输尿管的发育(输尿管隧道延长),反流可自然缓解。

种族与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也有关,如白人女孩是黑人女孩的10倍,但

2

一旦发生,其程度和自然缓解的可能性没有区别。

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与遗传之间的关系也有报告。病孩的同胞兄妹发生反流的危险大,可达45%,其中的大部分约75%是无症状的。有报告指出,父亲患有反流的,其子女反流的发生率为66%。故现提倡凡直系亲属有反流病史的均应接受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筛查。

病因:

1.解剖生理特点输尿管膀胱连接部解剖生理特点与反流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正常输尿管肌层主要由疏松不规则螺旋形肌纤维组成,进入膀胱壁段才呈纵行纤维,外被一纤维膜称瓦耶(Waldeyer)鞘包绕,下行附于膀胱三角区深层,该鞘起着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的瓣膜作用,当膀胱排尿时鞘膜收缩使输尿管口闭合,尿液不会向输尿管反流。

2.先天发育异常反流原因为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的先天性异常,主要是输尿管膀胱壁内段的纵行肌肉发育不良,致使输尿管口外移,黏膜下段输尿管缩短,从而失去抗反流的能力。另一原因是黏膜下段输尿管的长度与其口径不相称。正常无反流时,黏膜下段输尿管的长度与其直径的比例为5∶1,而有反流者仅为1.4∶1。此外,输尿管旁憩室、输尿管开口于膀胱憩室内、异位输尿管口、膀胱功能紊乱,也可造成膀胱输尿管反流。

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的活瓣作用取决于膀胱内黏膜下段输尿管的长度和三角区肌层保持这个长度的能力,以及膀胱逼尿肌对该段输尿管后壁足够的支撑作用。婴儿期由于膀胱壁内走行的输尿管段管道发育异常,过短(小于6mm)或水平位,膀胱三角区发育不成熟,瓣膜机制失去正常功能;输尿管口开口异位和形态异常,均可影响膀胱三角区的紧张性,易发生反流,见图1所示。

逼尿肌不稳定,反流尿液自膀胱逆流入输尿管或肾盂,当膀胱扩张,尿液又回流入膀胱,使膀胱尿液排空不全,形成残留尿增多,当膀胱内压上升时,黏膜下段输尿管被压缩而不产生反流,这种活瓣机制是被动的。但输尿管的蠕动能力和输尿管口的关闭能力在防止反流中也起一部分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输尿管膀胱连接部及膀胱三角区的发育逐渐完善,瓣膜功能恢复,反流可渐消除。由于膀胱内压不断增高使输尿管膀胱连接部变形,破坏抗反流机制。

3

3.泌尿系感染泌尿系感染的炎症改变常使输尿管膀胱连接部失去瓣膜作用,引起反流。近年认为反流与遗传因素有关,在反流性肾病家属中,有同样反流的患者,常为显性基因遗传或性联遗传,与组织相容抗原HLA-A3、B12有关,反流患者中,家族性的占27%~33%。

原发性常为先天性,而不伴有泌尿系神经肌肉异常或梗

文档评论(0)

医疗护理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级卫生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医疗护理文档创作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中级卫生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