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放置与保持放置是将肢体按要求放在一定的位置上。保持是指肢体在无帮助情况下,停留在某一位置。两者常一起应用举例上肢弛缓性瘫痪病人,可以在仰卧位,被动将上肢放置在前屈90°、伸肘的位置上。通过从腕部对肘及肩部反复多次挤压,让病人保持上肢前屈、伸肘这一位置。轻推压迫性轻推挤压关节,用来增加肌张力,以保持合乎要求的姿势。抑制性轻推以诱发由于拮抗肌痉挛产生交互抑制的无力肌肉收缩。交替性轻推用方向相反的手法轻推病人,如从前向后与从后向前,从左向右与由右向左,以引出平衡反应。四、注意事项6、注意事项在治疗前应对患者的姿势反射和运动功能进行详尽的评定,找出阳性和阴性体征。在应用反射性抑制模式时,用力不要过大,达到松弛肌肉紧张的目的即可。治疗不要同时在各处进行,也不应在痉挛最明显处开始。抑制痉挛后,应开展主动活动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应逐渐让患者自行学会应用这些方法。充分运用头、肩胛、骨盆等关键部位。促进平衡反应时,要从各个方向对患者进行推、拉训练,并让患者有一定的安全感,但又不能使患者过分依赖。治疗虽应遵循运动发育顺序的规律,但并非一成不变。2.利用基本反射模式正确的运动感觉对改善和提高运动能力十分重要,而且各种功能性技能都是以姿势控制、翻正反射、平衡反射和其它保护性反射以及伸手、抓握和松开等基本反射模式为基础的。3.按照运动发育顺序训练基于人体的正常运动发育过程,由头到脚、由近端到远端,缓解痉挛也应先从运动控制的中心点,头和躯干开始,再遵循上肢由肩到手,下肢由髋到足的由近端到远端发育顺序进行。三、技术(一)关键点控制ControlKeypoints1、关键点(keypoint)是指人体的某些特定部位,这些部位对身体其他部位或肢体的肌张力具有重要影响。2、控制关键点治疗师通过在关键点上的手法操作来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和肌张力,诱发和促进正常的姿势反射、肌肉张力和平衡反应。对关键点的控制是Bobath技术中手法操作的核心。常与反射性抑制综合应用。3、主要的关键点中心关键点如头部、躯干、胸骨中下段;近端关键点如上肢的肩峰、下肢的髂前上棘;远端关键点如上肢的拇指、下肢的踇趾。举例——手部肌肉痉挛可以通过控制拇指的关键点。操作:治疗师一手握住患手拇指,使其伸直、外展,一手握住其余四指,持续片刻。举例——躯干肌痉挛控制胸骨的关键点,降低躯干肌肉的痉挛。操作:一手放在胸骨中下端,另一手放在背部相应水平。两手做前后推动动作,患者相应地塌胸、挺胸,重复数次。(二)反射抑制性模式ReflexInhibitingPattern定义是用来抑制肌张力、异常运动和异常姿势反射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防止异常的感觉输入,维持正常姿势控制。头抬高过伸伸肌张力增加,抑制屈肌紧张头屈曲屈肌张力增加,抑制伸肌紧张肢体内旋肢体屈曲,抑制肢体伸展肢体外旋肢体伸展,抑制肢体屈曲上臂举过头抑制屈肌张力,促进髋关节与躯干的伸展屈髋膝及髋外展抑制躯干、头和肢体的伸肌紧张肩带与骨盆之间旋转抑制高张力的屈、伸肌躯干肌张力增高屈肌张力增高:把头抬高过伸,可以降低屈肌张力,增加伸肌张力。伸肌张力增高:头屈曲,可以降低伸肌张力,增加屈肌张力屈肌、伸肌均增高:通过肩带与骨盆之间的旋转,降低屈肌和伸肌张力。肢体肌张力增高伸展肌张力增高肢体内旋,诱发肢体屈曲,抑制肢体伸展屈肌张力增高肢体外旋,诱发肢体伸展,抑制肢体屈曲上肢屈肌痉挛时,取肢体的对称性伸展(保持头中立位,以排除不对称紧张性颈反射)躯干、头、肢体的伸肌张力均增高髋屈曲外展并屈膝,抑制躯干、头和肢体的伸肌紧张出现痉挛时颈、臂及手屈曲痉挛上臂水平外展或对角线伸展躯干与髋痉挛上臂举过头,抑制屈肌张力,促进髋关节与躯干的伸展(三)抑制原始的运动模式对原始运动模式的真正抑制只能通过引出翻正反应与平衡反应才能获得。治疗中所应用的每种姿势和运动,都要引出翻正反应和平衡反应(包括保护性伸展模式)。1、翻正反应(rightingreaction)属于静态反应,是指当身体偏离正常姿势时,人体会自发性地出现恢复正常姿势的动作,即头部位置、头部对躯干位置,四肢对躯干位置等恢复正常的一系列反应。翻正反应的控制是通过改变身体之间的位置来诱发躯体的运动。如改变头部的位置,由于颈部受刺激而出现胸、腰和下肢转动。颈翻正反应与体翻正反应发自颈部,作用于躯干头部与躯干之间的位置变化而使躯干转动。如将头转向一侧,由于颈部受刺激而出现胸、腰、下肢转动。发自躯干,作用于颈部上半身或下半身扭动时,另一半随之转动成一直线。如将肩胛带或骨盆扭转,带动躯干转动。发自眼睛,作用于头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