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的故事.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孔子的故事

1:通皆乐

一次,孔子受楚昭王邀请,到楚国去访问,途经陈、蔡两国之间。而

陈、蔡两国的大夫,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本国不利,所以,他们派

兵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围困在陈、蔡之间。孔子一行,因此连着七天没

生火做饭。熬的野菜汤里,也没有一粒米,弄得不少弟子无精打采,面有

菜色。而此刻,孔子却依然在室内,弦歌不止。

这时,弟子颜回在屋外择野菜,见子路与子贡两人在一起嘀咕道:

先生两次被鲁国驱逐,在卫国也未能待下去,在宋国讲学,连背靠的

大树都被人砍倒。到周地拜访,又受老子的数落。现在,又被人围困在陈、

蔡之间。追杀先生的无罪,欺凌先生的无有禁止。先生倒好,依然在这里

弦歌鼓琴,自得其乐。难道做君子的,就这样的没有羞耻心吗

颜回听到这里,无言以对。只好进到屋里,告诉孔子。孔子听后,推

琴长叹道:子路、子贡呀!难道你们真的是小人召他们进来,我有话要跟

他们说。

子路、子贡进屋。子路抱怨地对孔子说:老师,我们行到这种步田地,

可以说是末路穷途了吧!

孔子听到这里,厉声喝道:子路!这是什么话君子明于道谓之通,昧

于道谓之穷。我们抱仁义之道,处在这少仁少义的乱世,遭受磨难,这是

很正常的事,何穷之有内省无愧于道,临难不失己德,大寒至,霜雪降,

因此才会知道松柏之真强茂。过去,齐桓公因在莒国受辱,反而树立起王

霸之志。晋文公在曹国受欺,因此产生称霸之心。越王在会稽遭受奇耻大

辱,却使他更加坚决复国的志愿。这次,我们遭遇这般磨难,难道不也会

是件很幸运的事吗

说完,孔子截然返身回到琴案,操琴而作。子路闻后,也随之持兵器,

昂然合拍而舞。子贡见此,愧然自叹道:我真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

多厚呀!

所以,古代有道德的人,得意也乐,失意也乐,所乐非关得失。有道

德怡养于内,外境的得失,不过如寒暑风雨之替换,无足扰乱自心。

2:琴

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子学鼓琴。

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

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

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

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

曲,于是,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

表现出来了,才罢休。他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师襄子,直到现在,孔子的

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仍是我们的座右铭。

3:武不杀

谈到儒家的君子,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温文尔雅、谦恭礼让、文弱书生

形象。对作为儒家祖师的孔子,我们也容易印象成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先

生。然而,查看古籍对孔子天资与外貌的描述,却令人,大跌眼镜。

据《孔子家语》和《淮南子》的有关记载说,孔子长得宽额、狮鼻、

阔口,大颅顶部微陷。身长(周制)九尺六寸。周制一尺,约现代二十到二

十三厘米。也就是说,孔子当时的身高,至少在一米九二以上,可谓一标

准的山东大汉。记载还说,孔子的智慧,超过周朝的苌弘,一位通晓天文、

地理、人事的仕大夫。孔子的胆气,压倒当时著名的勇士孟贲。孔子挪步

轻追,可足踩亡命窜逃中的野兔。孔子力擎双臂,能托起城关落下的城门。

然而,尽管孔子勇力过人,伎艺超群,却深藏不露,很少有人知道。他只

是一心内修本来仁德,外宣先王仁道,终成一代素王,万世圣师。所谓素

王,古称有帝王之德,无帝王之位的人,为素王。

孔子所处的时代,当时只有几百万人。但跟从孔子学习的弟子,却有

三千之多。他们都是各国来的精英人物,什么样的人才都有。以孔子本身

的智慧与人格魅力,加上众弟子的辅佐,在当时,如想谋取一国权位,是

不难做到的。然而,孔子深知,社会的安定,群众的幸福,如果没有纯粹

的道德作根底,文化教育没有跟上,仅靠权谋势力的支撑,是不会长久的。

而且,在这种状况下的安定与幸福,也是不究竟的。

所以,孔子宁可自己一生穷苦受累,寂寞凄凉,被人误解不识时务,

也要担当起继承发扬,传统的优秀文化、优秀政治智慧的大任,为万世开

太平,奠定良好的文化根底。孔子这种在任何环境下,不计个人得失,始

终注重世人的德性培养,注重社会纯粹思想的引导,从根本上,拯救世道

人心的行径,这在当时,也是很少有人理解的。甚至,一些个人道德修养

较好的道家隐士,对此也颇有微词。然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正是孔

子,也是后来真正儒者们,过人之处。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