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_5.6几何证明举例第一课时《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

初中数学_5.6几何证明举例第一课时《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证明角角边定理,理解定理的作用,并会运用上述定理,证明有关的命

题。

2、能够根据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进而推证有关线段和角相等。

3、进一步体会通过合理推理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过程,发展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问题归纳“已知”和“求证”。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准备:认真备课,精心设计问题,充分预设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根据本章教学目标,

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思考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它有什么性质?其中哪些是基本事实?

2.几何证明的步骤是什么?

3.预习检测:四个判定方法的简单证明

本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基本事实,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作了铺垫。

二、学习目标

三、合作与交流

1.求证: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也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符号语言:

已知:如图,在△ABC和△A′B′C′中,AB=A′B′,

∠B=∠B′,∠C=∠C′

求证:△ABC≌△A′B′C′。

四、典型例题

1.已知:如图,AB=AC,DB=DC.

求证:∠B=∠C.

2.变式练习

已知:如图,AB=AC,DB=DC.

求证:∠B=∠C.

五、自主探究

1.对点训练1

如图,已知AB=AD,AC=AE,∠1=∠2,

求证:BC=DE

2.对点训练2

如图,点A,B,C,D在一直线上,AB=CD,AE∥BF,CE∥DF.求证:AE=BF.

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拔尖自助餐

如图,已知E在AB上,∠1=∠2,∠3=∠4,那么AC等于AD吗?为什么?

2.中考链接

(2012*苏州中考)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

中,已知AD∥BC,AB=CD,延长线段CB到E,

使BE=AD,连接AE,AC.

求证:(1)△ABE≌△CDA

(2)若∠DAC=40°,求∠EAC的度数.

七、合作交流

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线、对应边上的中线、对应角的平分线有什么性质呢?

思考总结:三角形全等为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八、课堂达标检测

九.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角角边定理证明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角相等和线段相等;若不存在全等三角

形可以适当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

3、全等三角形对应角平分线、高、中线相等

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在之前所学知识的基

础上进一步巩固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培养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体会了数学转化思想

和分类讨论思想。通过同步训练和变式练习,加深学生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通过综合提升练习,学生能够将三角形全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知

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强化了知识间的联系,培养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以及数学逻辑思维

能力。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我主要是以小组合作交流为主要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证明“角角边”

定理,并综合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基本事实和定理证明线段和角的相等。

一、注重探究,引导学生用全等三角形四个判定方法进行证明对应角相等。在综合运用

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两个全等三角形他们对应角的平分线性质、对应边上的中线以及对

应边行的中线的性质。引导学生分析需要添加辅助线,在此注重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让学生思考不同的添加方法,进一步强化了对旧知的巩固与运用。

二、注重练习,通过同步与变式练习巩固新知。知识关键不在于理解记住,关键在于理

解记住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因此大量的练习是必要的。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从中培养运用

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八年级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有所提升,

但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还比较浅显。因此在设计相应的同步与变式练习后,还设计了综

合提升训练,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学会将旧知识与新知识建立联系,

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三、授之以渔,交给学生解题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通过分析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