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学反思_2.pdf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故都的秋教学反思

故都的秋教学反思1

1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以情驭景的写法

2.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3.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秋景图,掌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4.根据自己的主观色彩,有意识地选择几处景物,写几个片段

2学情分析

__是写景抒情散文,学生阅读时并无多大理解上的障碍。通过诵读,主要让

学生感悟作者围绕中心调动景物的高超技巧,在欣赏品味作者营造的优美意境的

同时,借鉴作者多变的描写手法。

3品味语言,体味情景,把握作者是怎样将“景”和“情”如何自然地融合

在一起的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评论(0)新设计

一、题解

“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

题目明确而又深沉。作者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在一起,使秋就有了深

沉的历史意味和厚重感。

二、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省富阳县人。1913年留学日本,

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

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并曾在北

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任教。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

战争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

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

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茫茫夜》等,在不同程

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

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出版有《达夫全

集》《达夫散文集》《达夫游记》《达夫日记》《郁达夫选集》等。

三、创作背景

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

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

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

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

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

发展作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云北平,再次饱

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__写于1934年

8月。1933年至1936年,作者受白色恐怖的威胁,从上海迁居杭州。“撤退到

隐逸恬恬的山水之间,思想苦闷,创作枯淡”。他过着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学

习这篇课文,“要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认识作者渗透在作品中的那种思想感情

的合理性。”正确地认识作者通过描写“故都的秋”所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感情。

三、重点字词

潭柘寺zhè拓本tà开拓tuò椽子chuán掾吏驯鸽xùn落蕊ruǐ平仄zè椭圆tu

ǒ颓废tuí房檩lǐn细腻nì廿四桥niàn混沌hùndùn混水摸鱼hún

四、课文结构

(指导学生作疏理全文结构的训练)

先依据练习的框架,作自读。然后逐层提示如下:

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起(第1、2自然段)

1、写故都秋之感。清、静、悲凉令人向往。

2、写江南秋之感。秋味不浓不让人满足。

第二部分:分写(第3—12自然段)

秋晨静观图

秋槐落蕊图乡国有异,悲秋之感却同。

记叙秋蝉残鸣图议论

秋雨袭人图秋故都之秋,有它的特别之处。

秋果绚烂图

第三部分:总括(第13、14自然段)

南国之秋,色味不如北国之秋浓。

故都之秋,我减少寿命也要留住。

五、学生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多次写到南国之秋呢?

写南国之秋,是为了南北对比,以“南”衬“北”。作者以南国之秋的“淡”

来衬托北国之秋的“浓”,以这秋的深味在南方“尝不透”,来同非要在北方“才

感受得到底”作对比,这样南北对比、衬托,突出了故都的秋感人至深。

2、__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形”与“神”的结合点是什么?

__的“形”是故都的自然风物,具体说就是那五幅秋色图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