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学设计).pdf

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学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教学目标

1.了解“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知道杂交水稻技术及青蒿素的发现

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了解“双百”方针,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认识钱学森、

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2.研读图片、文献等多种类型的材料,提高理解、分析不同类型史料的能力,培养史

料实证意识,学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3.理解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勇于奉献、开拓创

新的意识;学习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奋力开拓

的精神品质,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学习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的成就,

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两弹一星”;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而排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一经演出,便广受欢迎。1964年10月16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参

与作品创作和演出的人员。也正是这一天,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消息传来,会场沸

腾,举国欢庆。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成就非凡,原子弹和《东方红》就是其中的杰

出代表。

探究新知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一)“两弹一星”

【教师活动】讲述“两弹一星”的含义。出示表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填写表格。了解我国取得的成就。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提问: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学生活动】分析材料,回答: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中国和世界

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为了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打破帝国主义的核

垄断,保卫我国的国家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我国作出了独立自主研

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当时中国研制核武器面

临着怎样的困难。

【学生活动】分析材料,回答:缺乏研究经验和研究资料;外国的研究成果对中国保密;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人物扫描》,了解钱学森、邓稼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两弹一星”精神是什么?

【学生活动】讨论后,回答: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

勇于登攀等。

【教师活动】提问:“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有何历史意义?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漫步太空

【教师活动】出示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时间轴,引导学生了

解中国航天工程的发展轨迹。

【学生活动】认识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一号、神舟五号、神舟七号、神舟十二号的意义。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杨利伟走出舱门》《神舟七号载

人飞船,翟志刚太空漫步》《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天和核心舱》,加强学生的民

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载人航天精神。

【学生活动】知道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一)杂交水稻

【教师活动】出示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引出袁隆平。

【学生活动】初步了解袁隆平。

【教师活动】讲述袁隆平研究的经过。袁隆平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致力于杂交水

稻育种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他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

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科学实验。1970年,他将其助手在海南岛发现的一

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作为“三系”配套的突破口,经过恢复系筛选的全国性协作攻

关,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配出一批强优势组合,研究出一套较为完整的制

种和栽培技术,使杂交水稻得以大面积推广,产量比常规良种提高20%以上

文档评论(0)

单元金卷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