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的干燥性印刷材料检测与应用姚瑞玲.pptx

油墨的干燥性印刷材料检测与应用姚瑞玲.ppt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印刷材料检测与应用》油墨的干燥性主讲老师:姚瑞玲

目录2.挥发干燥1.渗透干燥3.氧化结膜干燥

01.PARTONE渗透干燥

定义:油墨的一部分连结料渗入纸张的内部,剩余的部分同颜料等一起固着在纸张表面的干燥方式。油墨的干燥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油墨由液态变为半固态,不能再流动转移,是油墨的“固着”阶段,是油墨的初期干燥;第二阶段,半固态油墨中的连结料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完全干固结膜,是油墨的彻底干燥阶段。

OPTIONOPTION渗透干燥机理它是一个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其干燥机理可分为3个步骤,即:①当纸张与油墨接触时,首先发生加压渗透;②压印后,在纸张毛细管力的作用下,发生自由渗透;③颜料粒子间的毛细管阻碍油墨的渗透。

OPTIONOPTION加压渗透:短暂时间内的急剧变化.油墨中的连结料整体渗入纸张.渗透深度用Olsson(奥尔森)公式计算:P:印刷压力t1:加压时间η:油墨黏度h1:加压渗透的深度R:纸张毛细管半径

OPTIONOPTION自由渗透是比较长时间内的缓慢变化过程,油墨中的连结料和颜料分离,一部分连结料继续渗透,另一部分连结料在承印物表面结膜干燥.γLG:油墨表面张力t2:自由渗透时间η:油墨黏度h2:自由渗透的深度R:纸张毛细管半径

02.挥发干燥

(1)定义油墨连结料中的溶剂成分挥发后,剩余的树脂、颜料一起形成固体膜层,固着在纸张表面的干燥方式。(2)干燥的机理①溶剂逸出、脱离墨膜;②树脂分子重新靠近,产生物理交联,树脂失去流动能力而成为固态,从而完成干燥过程;

03.氧化结膜干燥

(1)定义:以干性植物油为连结料的油墨,吸收空气中的氧之后,发生氧化聚合反应,使干性植物油分子变成立体网状结构的大分子,干固在承印物表面的干燥方式。(2)干燥机理及过程1)过氧化物理论:干性植物油通过氧桥聚合成高分子;2)共轭双键加成理论(分五个阶段):①诱导期——干燥初期氧化结膜干燥初期,干性植物油因含有微量磷脂类有机抗氧剂,吸收的氧较少,氧化聚合反应很缓慢。②过氧化物生成期当抗氧化剂被破坏后,干性植物油吸收氧气,首先与邻近双键的亚甲基(α—亚甲基)发生反应,生成氢过氧化物。

③过氧化物分解期过氧化物不稳定,在光的照射下会分离成两个游离基。④聚合期自由基化学活性很强,在攻击另一个油分子时,又产生新的自由基,从而产生游离基的增值,继而会产生游离基的碰撞而聚合,生成新的化合物,使干性油的小分子聚合成大分子。⑤成膜期氧化干燥反应的末期,干性油分子基本上已经固化,这时固态物质已占主要成分,液态的油分子含量已很少。这一阶段,干性油分子的氧化、分解及聚合反应虽然还在进行,但反应已十分缓慢和稀少,并逐渐接近停止状态。这时干性植物油已聚合成网状结构的高分子,并连同颜料、填充料等一起形成固态膜。

油墨干燥性对印刷的影响干燥过慢故障1.背面蹭脏:油墨的再转移。在单张纸印刷过程中,前一张印品上的油墨尚未干燥,后一张印品又叠放其上,前一张印品上的油墨便有可能转移到后一张印品的背面,从而留下墨迹。2.印迹无光干燥过快故障1.油墨流动性差2.纸张脱粉掉毛

小结1.挥发干燥;2.渗透干燥;3.氧化结膜干燥

谢谢观看主讲老师:姚瑞玲

文档评论(0)

学海无涯苦做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职业教育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