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国古建筑构造解释(三)
展开全文
三、举架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面为一凹曲面。屋面上这种曲面曲度的做法在
清代叫做“举架”,宋代叫“举折”。
举架的基本原则是使屋面越向上越陡。其基本方法是调整各层瓜
柱的高度。
由举架形成的曲面,使屋面更利于排水和檐下采光。这种做法使
中国古代建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一)举架的做法
举架的做法均以步架为比例。举架的急缓以房屋的大小和檩数的
多少而定。如:一般规定檐步架均为五举(即步架举高与步架长度之
比为5/10)。
(二)举折做法
举折是以前后撩檐檩之间的水平距离为总进深B,在前后撩檐枋上
皮的连线中点举起1/3~1/4总进深作为脊檩上皮的高度,叫做举高H。
第一步将脊檩上皮与了檐枋上皮连一直线,自脊檩而下,第二檩缝折
下H/10,得上平檩上皮位置。第二步将上平檩上皮与撩檐枋上皮连直
线,第二檩缝依前法折下H/20,第三檩依前法折下H/40,依此类推。
清式举架与宋式举折的区别
(1)举架先确定步架距离;举折应先确定步架距离和整个举架高
度;
(2)举架先从檐檩开始,自下而上;举折从脊檩开始,自上而下。
(3)举架每个步架高跨比为整数或(整数加0.5)整个高跨比一
般不会为整数;举折每个步架高跨比不为整数,整个高跨比为整数。
(4)举架折线一次完成;举折不能一次完
成。
桁、檩
桁、檩放在各梁的梁头上,上承椽子。在带斗拱的大式建筑中叫
“桁”,在小式建筑和不带斗拱的大式建筑中叫“檩”,宋代称木专。
带斗拱的大式建筑,桁径按斗口定;小式建筑或不带斗拱的大式建筑
檩径与檐柱直径相同。
桁檩按其位置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一)、正心桁:位于檐柱中心线上的桁。
(二)、挑檐桁:正心桁外,承托挑檐的桁。
(三)、脊桁(脊檩):位于正脊处的桁(或檩)。
(四)、金桁:在正心桁和金桁之间的桁,统统叫“金桁”。依
其位置不同,又有上金桁(宋称上平木专),中金桁(宋称中平木
专),下金桁(宋称下平木专)之别。
除此之外,还有几种位于特殊位置的桁檩及附件:
(一)、梢檩:指悬山建筑向两山外挑出的檩。
(二)、扶脊木:叠置于脊桁上的构件,断面为六边形。其两侧
与脑椽相交,所以需剃凿出椽窝。它的作用是栽置脊桩,扶持正脊,
安插脑椽。
(三)、垫板:每种桁檩下面均设有相对应的枋,作为瓜柱之间
的连接件,其上皮与瓜柱上皮平。桁檩与枋中间为相应的垫板。
(四)、生头木:在房屋转角处的正心桁(或檐檩)背上需另加
一个三角形的构件,叫“生头木”(也叫“枕头木”)使檐口线由正
身向屋角逐渐起翘。
(五)、替木和攀间:唐代用“替木”托木专。宋代撩檐木专下
或用替木,或用通常的撩檐枋,而平木专和脊木专下使用“攀间”相
托。攀间使由素枋结合替木和斗拱组成的各梁架间的重要连接件,是
相邻两榀梁架上的蜀柱间起联系拉结作用的横木。由两材攀间、单材
攀间。捧节令拱、实拍攀间等组合形式。这类构件相当于明清时期的
金枋、脊枋。檩下只用垫板和枋,合称”一檩三件“。不再用替木、
攀间。
椽
椽是按垂直与桁檩的方向,置放与桁檩之上,用于承受望板(屋
面板)和瓦的构件。
一、椽的分类
(一)脑椽:最顶上一排屋脊处的椽子叫“脑椽”。
(二)罗锅椽:又叫“蝼蝈椽”“顶椽”。它是卷棚式屋顶位于
两根顶金桁(即脊檩)之间的椽子。
(三)花架椽:位于金步上的椽子。花架椽按位置不同有上中下
之分。
(四)檐椽:一端位于金桁上(或重檐建筑的承椽枋上),另一
端伸出在檐桁之外的椽子叫“檐椽“。伸出檐桁之外的部分叫“出
檐”。
(五)飞椽(也叫“飞子”):附着与檐椽之上向外挑出的椽子。
飞椽后尾呈楔形,钉附在檐椽之上。椽子一般为圆形断面,而飞椽用
矩形断面。
(六)、板椽(又称“连瓣椽”):用于圆形椽尖顶檐步架以上
部位。因圆形椽尖式建筑檐步以上部位越来越小,已不能使用单根椽
子,故将各间椽子合并为几块梯形或三角形板块,以板代椽。
二、附件
(一)大连檐:钉附在飞椽椽头上的横木,断面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