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元专练卷-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df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元专练卷-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在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如图所示战役发生时,二战其它战场正在进行的是()

A.盟军发动诺曼底登陆战

B.日本正加紧对中途岛的进攻

C.中国敌后战场开始发动局部反攻

D.苏德在库尔斯克地区展开激战

2.某学者认为,在评价苏联模式时,一定要结合苏联共产党的抱负,看这个模式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和实

现了这种抱负。苏联共产党的抱负含有三层意义:建设社会主义;追赶先进国家;谋求国际权势。该

学者意在强调苏联模式()

A.造成了经济结构上的失衡B.以计划经济和高度集权为特征

C.在战略定位上具有盲目性D.致力于提升自身制度的优越性

3.1921年春,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

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此,列宁进行的调整是()

A.实施“五年计划”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行余粮收集制D.实施农业集体化

4.下表是沙俄、苏俄、苏联粮食作物耕作面积、粮食作物产量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四年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时期,粮食作物耕作面积、产量呈现下降趋势

B.新经济政策时期呈现上升趋势,粮食作物耕作面积、产量仍未达到一战前水平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所以粮食作物产量有所上升

D.重点发展重工业造成粮食作物耕作面积有所下降、粮食作物产量增幅不大

5.1930年,联共(布)十六大决定在所有企业中实行经济核算制,给予企业一定的独立性,企业在完成

国家计划的前提下,有权自由支配自由流动资金,有权建立奖励基金和特别经理基金。这说明苏联

()

A.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仍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C.尝试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D.利用市场经济体制保障工业化

6.有学者在分析二战爆发原因时指出,1933年纳粹上台后,英国政府内部对德政策有过激烈争论,其中

一种意见认为,英国要保持“行动自由”,英国的义务仅限于保持阿尔萨斯、洛林不再划归德国,不因

法国的义务而受约束和牵连,不要卷入欧陆冲突。二战前夕,在是否与苏结盟问题上,英国政府的决

策犹犹豫豫。正是由于英国政府的优柔寡断和动摇犹豫,破坏了希特勒最害怕的反侵略联盟,终于使

希特勒决心提前发动战争。该学者意在说明()

A.世界大战的爆发具有偶然性与自发性B.英国的代议制度削弱了制约战争的效果

C.大国战略决策对世界战争发生具有重大影响D.欧洲集体安全体系是阻止法西斯的最后屏障

7.据统计,1924—1928年间,私人企业在苏联大工业中所占比例不超过5%,在小工业中达到75%;私

人企业在苏联部分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为:缝纫工业为70%,制鞋工业为70%,食品加工业为34%,

皮革工业为27%。由材料可知,私人企业的发展()

A.促使国家放弃对经济的干预B.有助于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

C.实现了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D.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果

8.1933年与1928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4%,德国下降45%,法国下降25%,英国下降20%。

而同时期的苏联从1929年的5%迅速跃升为18%。更令人惊奇的是,苏联境内毫无失业现象。导致苏

联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促进苏联腾飞B.新经济政策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

C.反法西斯战争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D.充分发挥了战时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