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道德生长充满生活的气息 论文.docx

让道德生长充满生活的气息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让道德生长充满生活的气息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体验。遵循“教育回归生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评判生活、赞美生活、热爱生活,构建生活化的课堂,帮助学生体会“德”的要求,内化“德”的准则,遵守“德”的规范,感受“德”的情感,履行“德”的责任,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价值和导向功能,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教学、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评判生活、赞美生活、热爱生活引言:《课程标准》指出:生活性、活动性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特征;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问题和主动探索生活的兴趣走向道德与法治学习与实践,让道德的生长充满生活气息。

一、在体验生活中体会“德”的要求

”生活”具有“童心”“童趣”,生活是一切问题发生、发现、提出和解决的基础,基于生活体验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基本思路是:围绕着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发掘生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表达生活体验,进而把体验归纳、升华、形成基本观点。具体做法是:

1、体验生活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是多方面的,内涵丰富,几乎每一个生活场景都会蕴含着某一种品质或规范。

例如在教学四上第5课《这些事我来做》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切入。

设置活动1、“家务擂台赛”。课前,让请同学们用照片或视频采集记录自己做家务的风采。课堂上,学生分享做家务的经历。选派班级小记者对上台分享的同学进行采访:你在做家务的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呢?教师在黑板记录关键词。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3页的知识窗“做家务好处多”。

设置活动2、“家务小能手”。展示留守儿童夏丛艳主动为父母分担、为家庭尽责的故事,通过正面教育,引导学生原意主动承担家务劳动。

2、表达体验

学生获得的生活体验,有时是薄弱的、片面的、易逝的,因此需要教师强化他们的体验。强化的主要手段就是引导学生把体验表达出来。常用方式有师生对话,学习小组交流和书面表达等。

3、升华体验

让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生成自己的思想观念、良好品德,体会“德”的要求。

教师总结:做家务不仅能减轻大人的负担,还能收获许多好处。愿意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是爱家人,承担家庭责任的表现,热爱劳动愿意劳动最光荣。在体验家庭生活、表达体验中体会了家庭生活中“德”的要求是: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承担家庭责任、孝敬父母。

二、在感悟生活中内化“德”的准则

”感悟”环节紧承“体验”环节,在体验活动中,学生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方面有了初步的感知,课堂感悟晓理是关键环节,是从知到行的桥梁,具体做法是: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第一课《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时设置活动。第一步,让学生欣赏视频,从中体验大自然的美、音乐的美。第二步,观看一组环境污染严重的图片。第三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白色污染”说起,师生对话塑料带来的便利以及白色污染的危害。让学生在具有导向性的情感氛围中激起环保意识,把保护环境作为行为准则。在此基础上,拓展提升,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其他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并从自身做起,找到降低污染切实有效的办法:不燃放烟花爆竹、不焚烧植物秸秆与垃圾;不向水体扔垃圾、要求家庭使用无磷洗衣粉;垃圾分类放入垃圾箱;栽花种草、植树造林等等。学生感悟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从而在内心自发地生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愿望和责任意识。教师抓住时机,顺势而为向学生阐释品德观点,激发品德情感,为了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用我们的真心和爱心,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共同的环境。从而在感悟生活中内化了“德”的准则:在家庭、学校、社区创造出清洁、整齐、美观的优美环境。

三、在评判生活中遵守“德”的规范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经验不足,生理、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对是非善恶的辨别能力不高,对行为价值的认同易入误区。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联系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对是非善恶进行判断,形成一定的思维批判力、道德选择能力,正确选择。

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第8课“网络游戏的是与非”时,本着辨析现象,解决问题的思路,利用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游戏的利与弊。掌握避免沉溺网络游戏的方法,提高网络游戏时的自律能力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设置教学活动如下:

活动1、网络游戏的利与弊。

环节1:网络游戏的利:出示热门的游戏名称:射击类游戏:《绝地求生》、《穿越火线》等,师生对话了解,学生网络游戏的时间、水平、游戏成绩等体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