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4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绝密☆启用前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卷

(银川一中第四次模拟考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对美的认识有相对与绝对之分,把这两者推向极端,就成为美学中的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

在中国美学史上,儒学对美的主张,基本上属于绝对论,如孔子对“韶乐”的评价就是“尽善尽美”。而道家则是相对论者,如老子认为美与丑是相对而言的,而且是可以转换的,没有丑,即无所谓美,所以只知美之谓美,也就无所谓美了;如果一味地追求美,超过了美的界限,美就可能转化为丑。因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合乎辩证法的。这些思想对于建立朴素的、辩证的美学观很有意义。根据这些思想,进一步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等思想。

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自然”“无为”的思想,大力攻击文章礼乐有失性命之情,并把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发展为相对主义。如在《知北游》中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乎天地之谓也”。他把美与无为密切结合起来,以此得出天地之美与万物之理,发展了道家归真返璞的思想。在庄子看来,人只有达到听其自然,超乎一切利害得失,才能排除一切痛苦,实现超脱,以达到无我之境,才能“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庄子这些思想,对后世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但他从另一方面,把老子的相对论发展为相对主义,如在《齐物论》中提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在《至乐》篇中也讲到同样的事实,指出:“《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入,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在这里阐发了他的美的相对性的观点,而且把相对性引向相对主义。美具有相对性是对的,但引向极端而成为相对主义则是错误的。毛嫱、丽姬之美,是客观存在,《咸池》《九韶》之美,也是客观的事实,是人们之共识。庄子以相对主义否认美的绝对性,把一个正确的原则引向错误的道路;而且把人和动物相提并论,从根本上否认了审美是人所独有的,这是我们所不能同意的。

当然,同属一个景物,反映在不同境遇不同心态人的身上,可能有不同的体验。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记述“淫雨霏霏”与“春和景明”引起人们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而这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又都与个人的主观遭遇有关。假如不是“迁客骚人”的话,即是遇上前一种景象,也不一定会产生“满目萧然,感极而悲”的情感;相反,如果自身是“迁客骚人”,即使遇到后一种景象,也很难产生“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的情感。由此可见,景物是客观的存在,而感受则是主观的体验,美感是具有相对性的。范仲淹最后的结论是“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受主客观的影响,能够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确处理景物与情感的关系,提高主观认识,辩证地处理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关系。所以客观事物的美与丑,反映在情感上的苦与乐,都存在有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复杂关系。

(摘选自黄济《教育哲学通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对美的认识有相对与绝对之分,在中国美学史上,儒家属于绝对论,道家则是相对论。

B.因为庄子发展了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所以他对后世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C.庄子相对主义错在:否认美的相对性,而且把人和动物相提并论,否认审美是人所独有的。

D.迁客骚人面对“淫雨霏霏”“春和景明”两种景象都可能产生“满目萧然,感极而悲”的情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黄济认为美具有相对性,但不可因此否认美的绝对性,从而走入相对主义的迷途。

B.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第三、四段分别围绕美学中的“相对主义”“绝对主义”展开论证。

C.作者用《知北游》的例子,意在说明庄子将美与无为密切结合,发展了返璞归真的思想。

D.文中加点的“但他从另一方面”“当然”,既表明思路的转换,也表现了论证的思辨性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清瘦为美的人不会觉得体态丰盈的绝美杨玉环是美女,这侧重表现美的相对性。

B.“各美其美”谈到每个人或者每个民族客观上必定有美丽的点,这侧重表现美的绝对性。

C.作者认为音乐《咸池》《九韶》之美,是客观的事实,是人们之

文档评论(0)

feikuaidey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