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关系.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关系

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农村剩余劳动力供求失衡现象,

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给远远大于城市非农村产业对农村剩

余劳动力的实际需求,中国也不例外。百且由于人口规模大,

中国也不例外。而且由于人口规模大,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

移的压力更为严重,从而拉大了城乡差距。自20世纪80年代

中期开始,城乡差距重新拉大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一

个极其突出的问题。人们已经意识到要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

解决好这个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小康就没

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因此城市的发展离不

开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农村的发展也需要城市现代化的推动,

城市与乡村的发展是相互推动的。

来自农业、农村发展的推动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农业

发展、农村非农村产业发展、农村社会发展,其中农业发展是

基础,是非农产业和城市发展的前提。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

既是农村发展推动的结果,又成为拉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

动力。农村社会发展通过改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观念意识、

工作能力、生存条件,进而决定了人口增长及其乡—城转移的

规模。

1、农业发展与城市化

关于农业在国名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与工业化、城市化

第1页共7页

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相对比较成熟的研究结果。

农村体制改革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动力基础。改革开放以后,家

庭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一系列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方式、

农村收入分配政策等的实施,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明显的成

果。大量剩余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向第二、第三产业

转移,推动了乡村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农业生产满足了非农

产业发展的需要,如粮食问题的基本解决,是乡村实现产业转

型的基础。农村经济发展与收人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向非农产

业与城市转型的推动力,产生大量的刹余劳动力与一定的剩余

资金,可以向非农产业与城市地区流动、集聚与发展。这是从

一般意义上而言的。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水平的

提高,一方面,农业生产在满足农民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有

了大量的剩余产品与剩余资金;另一方面,可以解放出一部分

剩余劳动力,二者结合,就促使了非农产业的产生,即乡村工

业化的发展。

2、乡村城市化道路的形成

乡村工业化为乡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农民首先

要实现非农产业转化,然后再实现空间转移与生活方式的转

化,而乡村工业化模式的多样性有形成了乡村城市化模式的多

样性。

由于地理区位、历史基础和发展环境条件的差异,中国乡

第2页共7页

村工业化有多种模式。而乡村工业化模式的多样性必然造成乡

村城市化动力和城市建设机制的差异。

乡村工业化对乡村城市化的影响是复杂的;首先应该肯

定,乡村工业化是中国城市化急速发展的一种强大推动力量,

在市场机制引导下,它既大大减轻了政府推进城市化的负担,

为城市化推进提供了非农产业活动支持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

物质和资金支持,有创立了城市化的新模式,使其形成了多元

推动、多模式发展的新格局,同时也极大改变了城市体系的结

构。

3、教育、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

教育是关系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立国之根本,对于农

业、农业人口、农村人口占较大比重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农村

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农村教育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工业化

进程有基础性的推进作用。这里主要分析教育对于农村剩余劳

动力转移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一是受教育水平的高低对农村

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许多国家宏观研究报告指出,一个地

区人学登记率或者平均教育水平越高,从这一地向其他地区的

移民率也越高。

由于教育设施的缺乏,加强了农民乡城转移的愿望。如果

单纯考虑自身就业与收入一部分农民家庭在当地还是能够获

得比较丰厚的收人或者能够够过上比较满足的生活,但是往往

第3页共7页

是由于在农村地区或者一些小城镇,甚至小城市教育设施缺乏

的因素,促使他们选择进行乡—城转移。他们可以不为自己将

来的发展考虑,也许对他们来说将来在当地会发展更好,但是

必须考虑孩子的前途。孩子的前途首先表现在接受初等与中等

教育上。在农村地区,有些村没有小学,有此小城镇没有中学,

有些县城的学校教育质量不高,每年高考入学率不高,这些因

素都会促使农民进人教学质

文档评论(0)

186****866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