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我与地坛》观后感.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与地坛》观后感

我有幸前往北京市东城区参观了有着悠久历史的地坛,并通过

这次经历,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无

穷。

地坛是一处集祭天、祭地、祭谷三种意义于一体的古建筑群,

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矗立于今日北京市东城区的永定门外地

坛公园内。地坛建筑分为内坛和外坛两个部分,内坛为主祭坛

区,外坛为祈谷祭地区和其他建筑。

在此次参观中,让我最为震撼的是地坛内主祭坛的壮观气势。

原本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石阶,一经踏上,便感觉整个人仿佛置

身于另一个世界之中。随着脚步逐渐加速,只见那座巍峨宏大

的主坛顶端将日光映照得通红,透过阑窗直抵眼帘,让人不由

自主地感受到肃穆的气息。

在这庄严肃穆的内坛,九龙壁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屹立在内

坛南端的九龙壁,全长27.20米,高3.5米,共有九条龙。龙

身立于波浪起伏的云纹之上,表情各异,神态万千,生动逼真,

仿佛随时会从墙壁上窜出来。九条龙紧扣一体,让人浑然忘却

时间,如同身临于龙的世界之中。

在外坛,一座长方形的石砌坛墩颇具特色,据说是明代祭坛时

用来祭奠地神谷神玉米神的所在地。从坛墩到神位,中间还设

置了祭台、石桌、石鼓和武台等,为祭祀者提供便利。这种设

置方式不仅实用,也是对祭祀过程的一种动态表现,而祭祀神

佛也是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常见的风俗。

走出了地坛,习惯性地抬头看天,又不由得对这些仿佛经受历

史考验的古建筑心生几分敬畏之意。这是文化留下的痕迹,更

是人类文明的见证。中国文化中有一句话,“养生之道,所以

道德全非;礼之用,所以真情得所;书之学,所以足以应时。”

这些凝结人类智慧的文化,以及用这些传统文化精神创造出的

艺术精品,是久经考验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应当珍视、传承

和发扬光大的东西。

看过了地坛这座古建筑,不禁令我想到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

的理念。在西方文化传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往往是一种对抗、

征服和掠夺,而在中国文化中,自然和人之间的关系则是一种

互补、和谐和合一。地坛作为祭天、祭地、祭谷三者合一的场

所,凝聚了丰富的宗教信仰与文化内涵,这是中国文化中天、

地、人之间和谐共生的传统思想在建筑形式中的表现。

总之,这次前往地坛的参观经历令我受益匪浅。古建筑沐浴着

历史的光辉,每一座建筑物,都有一种神秘而博大的气息,感

受到的不仅是外表所呈现的壮观和珍贵,更是文化传承所代表

的巨大意义。希望我们能积极学习并明白中华文化的内涵,珍

惜和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五千年的文明,不断发扬光大,让中

国文化亿万人心有归属感。地坛作为古代祭祀文化的重要遗址,

不仅仅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神秘祭祀信仰的一面,也是中国

传统建筑的杰出代表,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从建筑风格上来看,地坛是明代建筑风格的经典代表之一。其

特点是严谨庄重、对称精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内坛,

可以看到坛墩内的祭台、石阶、地市桌、祭坛等,全面展现了

明代官方祭祀文化的规制要素,结构严谨、布局规整,较好地

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神蕴含的完美、尊崇和敬畏。其建筑风格融

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和民间信仰的神秘元素,在传统

建筑群中独具一格,成为中华建筑文化史上的杰出代表。

除了建筑风格外,地坛还有大量的文化内涵值得探究。从宏观

上看,地坛承载了中国古代祭天、祭地、祭谷的重要文化遗产,

是中国祭祀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作为地皇庙改建而成的地坛,

起初仅仅是朝廷的祭祀场所,后来逐渐演化为民间活动的场所,

成为百姓们进行祈求、祭祀、旅游的热门景点。地坛所蕴含的

文化内涵和信仰体系,有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古代社会、宗教

信仰等方面的了解,并加强文化自信心。

作为文化遗产,地坛虽被广泛研究和颂扬,但古建筑修缮以及

文化传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古建筑的受损、老化和环境腐蚀

等问题日益严重,如何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当下急

需解决的问题。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需要加强科学保护和传

承措施,避免盲目维护和失去传统文化内涵。同时,加强公众

文化教育,提高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使之得到更好

的保护。

中国文化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在经历了沉淀、磨砺和承传之

后,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展示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与深邃。

而古建筑,则承载了文化的沉淀和传承,是文化遗产传承和文

化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对象。因此,地坛这样的古建筑,不仅仅

是文化遗产的载体,还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保护好地

坛,传承好中华文化,不只是一项文化责任,更是提高民族文

化素质和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文档评论(0)

176****248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