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因数和倍数的教学反思
因数和倍数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
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
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因数和倍数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因数和倍数的教学反思1
《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通过这个乘法算式直接给出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
难掌握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理念决定着数学教学目标的指向:
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本节课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采用了角色转换、数形结合、合作学习等发展性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我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努力为学生的探究发现
提供足够的空间。在课堂中,我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教学:
(1)捕捉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因数倍数相互依
存的关系。
因数和倍数是揭示两个整数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关系,在课前谈
话中我利用一个脑筋急转弯,渗透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生活中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迁移到数学中的数和数之间的关系,这样设计自然又
贴切,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
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了对数学的兴趣,又潜移默化地帮助学
生理解了因数倍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在教学中,也达到了预期的
效果,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理解的比较深刻。
(2)角色转换,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和数之间的联系。
因数和倍数这节课研究的是数和数之间的关系,知识内容比较抽
象。因而,我采用了“拟人化”的教学手段,每人一张数字卡片,学
生和老师都变成了数学王国里的一名成员。当学生想回答问题时都会
高高地举起自己的号码,整节课学生都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体验中,学
生都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数。通过对自己一个数的认识,举一反三,从
而理解了数与数之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又十分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3)数形结合,让学生带着已有知识走进数学课堂。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对教师来说则是一种教学
策略,是一种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对学生来说又是一种学习方法。
如果长期渗透,运用恰当,则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和思想,长
期稳固地作用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涯中。开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空间
想象。
(4)重组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多种形式探究找因数倍数
的方法。
教材上,探究因数这部分的例题比较少,只有一个:找18的因数。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重组教材,先让学生根据乘法算式
“一对对”地找出15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探究18的因数。
通过“质疑”:有什么办法能保证既找全又不遗漏呢?让学生思考并
发现: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对对的找因数,能既找全又不遗漏。进而又
借助体态语言——打手势,让学生说出20和24的因数,达到了巩固
练习的目的。这样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而在探究倍数时,我则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
方法,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这样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既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5)趣味活动,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只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内在的智取因素,数学学习的无
穷魅力才能深深地打动学生。这节课的练习设计紧紧把握概念的内涵
与外延,设计有效练习,拓展知识空间。譬如:让学生用所学知识介
绍自己,通过数字卡片找自己的因数和倍数朋友等等。学生拿着自己
的数字卡片上台找自己的朋友,让台下学生判断自己的学号是不是这
个数的因数或倍数,如果台下学生的学号是这个数的因数或倍数就站
到前面。由于答案不唯一,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很大,这样既培养了
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使学生享受到了数学思维的快乐。但由于我
缺乏时间观念,这部分时间太仓促,没有展开练习,学生没有尽兴,
也没有达到充分地练习效果。
因数和倍数的教学反思2
我发现我发现倍数和因数倍数和因数这一单元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概念掌
握较好,倍数与因数的应用相当部分学生应用也比较灵活。从学生的
答卷情况来看存存在问题也不少,纵观本单元的教学,从中得到的反
思:
1、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不论是新课的讲授还是知识的实际应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