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全宋词导读
宋代词简介
宋代是词的创作繁荣的时代。词以宋称,说明它在一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据唐圭璋所辑《全宋词》和孔凡礼的《全宋词补辑》,现存宋词作品达2万多首,有姓名可考的作者1430多人。宋词昌盛的原因,是宋初社会相对承平,城市经济繁荣,适应市民阶层需要的歌唱文体蓬勃发展。同时,上层人物提倡,并参与创作。而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经隋唐五代的孕育和创作经验的积累,必然出现高峰时期。宋词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前期词作,以小令为主,对“花间”和南唐词风因袭成分比较大,基本上没有突破传统的相思离别题材。但在小令的艺术手法方面日臻成熟。他们对宋词的发展有先导之功。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说《六一词》“疏隽开子
瞻,深婉开少游”。晏幾道虽然年辈较晚,但从词风来看,也应属这一时期。他由于一生怀才不遇,陆沉下位,词作凄婉,工于言情。这一时期以小令著称的还有张先、宋祁、范仲淹等。范仲淹词作虽然不多,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突破,可以说是豪放词的先声一曲。真正给宋词的发展带来巨大变化的是柳永和苏轼。柳永始衍慢词,擅长铺叙和白描,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词的题材,《望海潮》等极写都市的繁华。苏轼完全改变了“词为艳科”的状况,突破了相思离别、男欢女爱的藩篱,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词风雄健激昂,顿挫排宕。“指出向上一路,而新天下耳目”,在词的发展史上开创了豪放词派。以苏轼为中心的元词坛,一时名家蜂起,如黄庭坚、秦观、贺铸、王安石等,虽风格不尽相同,各以其名篇佳作把宋词推向了鼎盛时期。此后,出现了以周邦彦为代表的格律词派。周邦彦对北宋词博采众长,词作格律谨严,富艳精工,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前收苏秦之终,复开姜史之始”。在北、南宋词风转变的过程中,周邦彦的创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一时期,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在词坛独树一帜,词作清新雅洁,极富情韵,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独创“易安体”。南渡之后,宋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辛弃疾、陈亮、张孝祥、张元幹、陆游等人用词反映抗金斗争,表达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写得气势磅礴,激动人心,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把宋词提高到一个更加辉煌的阶段。同时,随着南渡之后统治者征歌选舞的风气日盛,文士学士的风雅词派兴起。以姜夔为代表的格律派雅词成为这一时期有影响的词派,姜夔继承了周邦彦的词风,创造了一种清刚峻峭的风格,在艺术上取得了新的
2全宋词导读
成就。宋词的最后阶段是遗民词。周密、王沂孙、张炎
等人以掩抑的哀吟,抒发故国山河之恸。文天祥、汪元量、刘辰翁则以充满战斗精神的作品,悲愤的呼号,使3年宋词的发展发射出最后的光辉。
全宋词导读3
作者简介
柳永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福建崇安(一作乐安)人。因排行第七,故又称柳七。为人落拓不羁,常出入于秦楼楚馆,为妓女、乐工们填词。因他在《鹤冲天》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等句,宋仁宗说:“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词!”他因此屡试不中,抑郁不得志,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后改名“永”,才在景祐元年(1034)考中进士,做过睦州推官、定海晓峰盐场盐官、余杭县令、屯田员外郎等小官,世称“柳屯田”。身后很凄凉,由歌女们聚资营葬。词集名《乐章词》,主要内容描写歌妓舞女的生活和思想,抒发自己的不平和牢骚以及羁旅行役之苦、离别怀人之情。都市的风物之美、社会的富庶在词中也得到突出的表现。如描写杭州风光的《望海潮》,相传金主完颜亮读到“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句,“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在为歌女们写作的词篇中,表现了对她们的同情,唱出了她们的心声。在这类词中,也有一些庸俗的内容和颓废的情调。艺术成就最高的是羁旅行役之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融情入景,有点有染,感人至深。同
4全宋词导读
时,赋予身世之叹和浓重的伤感情调,为人们千古传诵。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突出的贡献。首先,他始衍慢词。运用铺叙、渲染等手法,扩大了词的容量。其次,以俚语、俗语入词,呈现口语化的特色。同时,在艺术上运用传统的情景交融、点染等手法,又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入词,使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智慧牧场繁育系统设计方案.docx
- 教师近3年任教学科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docx VIP
-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标准查找方法清单汇编.docx VIP
- 4.11.1《探问人生目标》课件人教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2024新教材.pptx
-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大全.pdf VIP
-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大全.docx VIP
- 面粉厂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资料(2022-2023版).pdf VIP
- 高中数学5.1.2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课件.ppt
- 2020-2024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全国)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学生卷).pdf VIP
-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清单——电梯.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