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体验背景下家园共育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策略——以大班小志愿者活动为例.pdf

生活体验背景下家园共育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策略——以大班小志愿者活动为例.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活体验背景下家园共育促进幼儿亲社

会行为的策略——以大班小志愿者活动

为例

摘要:本文以现阶段幼儿志愿者活动前测为前提,分析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

现状。以生活体验下的家园共育为基点,从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策略研究

出发,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提出充分挖掘资源、创新体验形式、完善评价体

系,鼓励幼儿在生活中体验,从而促进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发展。

关键词:生活体验家园共育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威斯伯乐(1972)最早提出的,主要指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帮助、分享、合作、

安慰、同情、关心、谦让等行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将有助于儿童更好地适

[1]

应社会,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

指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主要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

起来的,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

[3]

和集体生活氛围,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所以,简单地通过谈话、观看录像、

故事渲染等形式并不能很好地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而虚拟情境又往往与

幼儿的实际相差甚远。将基于幼儿生活体验的家园共育融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中,

幼儿在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支持下到场景、角色和行为完全真实的社

会环境下体验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幼儿亲社会行为现状与分析

幼儿的社会性是在一日活动中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发展的,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渗透于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但大多缺乏系统的

规划和科学合理的安排。以大班“小志愿者”活动为例,该活动在本园一直都有

开展,如小班新生入园的“大带小”活动、每日清晨校园门口的“小迎宾”、结

合节日开展的“走进社区给爷爷奶奶送温暖”等,但大多流于形式、缺乏思考与

深入探究。在以上活动的经验基础上,结合“小志愿者在行动”活动,对大班幼

儿现阶段小志愿者活动情况,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开展

了前测并针对结果展开分析研讨。

(一)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现状

许多幼儿在认知层面知道分享、合作和帮助等是“好行为”,但遇到具体问

题时能主动产生这些“好行为”的并不太多,也就是说,幼儿的观念和行为并不

一致。以大班“小志愿者”活动为例,大部分孩子对志愿者这一角色有初步的认

识,粗浅的了解志愿者的工作职责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但在整个观察、谈话的

过程中我们发现:

1.认知方面:50%的幼儿知道志愿者的作用是“帮助他人”;30%的幼儿对志

愿者的了解较为狭隘,将其定义为门口穿红色马夹站岗的、疫情期间帮助他人测

体温的;10%的幼儿对志愿者的工作内容及其作用等不了解;10%的幼儿将志愿者

错误的定义为医生、清洁工人等。

2.情感方面:50%的幼儿对志愿者这一角色有较强的向往愿望,认为这是做

好事,能帮助别人自己很开心;20%的幼儿对成为志愿者呈可有可无态度,认为

志愿者是“大人”的事、是一项任务;30%的幼儿表示不愿成为一名志愿者,其

中10%的幼儿表示作为志愿者很辛苦、20%的幼儿不能说明不想成为志愿者的原因。

3.行为方面:50%的幼儿知道志愿者的作用也表示乐意成为一名志愿者去帮

助他人,但是在实际活动及平日观察发现主动产生“好行为”的并不多,更多需

要教师的反复提醒或暗示。在正在开展的活动中,活动前幼儿虽有一定的计划,

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其他因素干扰不愿坚持、随意开展或与某一“利益”

划上等号。

(二)现状分析

从小志愿者活动中对幼儿的行为观察及谈话所发现的问题,可以看出幼儿亲

社会行为待进一步培养,结合幼儿平时的小志愿者活动情况,有以下几种原因:

1.

灌输性强,实际体验不足

在平时的志愿者活动中,幼儿更多处于被安排、被暗示等被动的活动状态。

志愿者活动内容、对象、形式等等教师或家长以商量、安排妥当,而幼儿最主要

的任务就是负责“出场”。有时,虽然教师也会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制定“志愿者

行动”计划,但往往为了使活动看起来丰富,添加了较多成人自己的主观意见而

使幼儿计划与实际行动背离。久而久之,在接下来的志愿者活动中幼儿习惯性的

听从成人安排而不去思考自己想做什么,究竟该怎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9****21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小学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