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全解消渴病….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帝内经》全解消渴病…

·《内经》对消渴病证发生机理的认识,主要见之于相关篇论,一

是消渴病的发生,与其特定体质有关;二是因为饮食不节。

·《内经》不仅有针刺治疗消渴病证的方法,而且在其全书列举治

病13方的情形下,还有一首专治本病的兰草汤方。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中有14篇涉及消渴病,有9个相

关病证名称及相关概念,经过对相关原文整合,可窥其明确的发病机

理,以及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中唐时期的王焘,在《外台秘要方》

中有专章传载,首次提出消渴病的三焦分证以及辅助饮食论治的思路,

为后世临床研究该病提供诸多启迪。

《内经》消渴病相关概念

消渴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复因情志不遂、饮食不节等原因所

导致的、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以口渴多饮、多食易饥、乏力消瘦,

或尿有甜味为临床特征的疾病。其发病率高,病程长,合并症多,可

导致全身多脏器损害,严重影响机体健康的疾病。在世界医学史中,

中医学最早对此病有所认识而以其主症命名为“消渴”(《素问·奇病

论》),且有详细描述,因其病机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故《内经》

又有多种名称。

消渴消渴,因饮食不节,恣食肥甘厚腻所致,以中焦热盛,表现

为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为特征的病证(《素问·奇病论》)。

风消风消,是指风火内郁,精血虚少,而致发热、形体消瘦,常

伴有肌肤瘙痒或麻木为特征的病证(《素问·阴阳别论》)。

脾瘅脾瘅,因过食肥甘,湿热蕴脾,运化失司,以发口甜黏腻为

主症的病证(《素问·奇病论》)。

热中热中,多因素所致阳气偏亢,邪热内聚,以发热、发黄、多

饮、多食、多尿,或疮疡为特点的病证(《灵枢·五邪》《素问·风

论》)。

消瘅消瘅,因五脏柔弱,气机刚强所致,以身热、消谷善饥、刚

燥易怒、眼球凸出为特征的病(《灵枢经》的《邪气脏腑病形》《师

传》《本脏》,《素问·通评虚实论》)。

食食,亦称“食亦”,是因热而致,以多食、消瘦、疲惫为特征

的病证(《素问·气厥论》)。

消中消中,因热郁中焦所致,以多食、善饥为主症的病证(《素

问·腹中论》)。

鬲消鬲消,因鬲上热郁所致,以烦渴、多饮为特征的病证(《素

问·气厥论》)。

肺消肺消,因阳虚肺寒而致,病情转化而成,以多饮、多尿为特

征的病证(《素问·气厥论》)。

《内经》对消渴病证之所以有不同的名称表达,一是缘其病程不

同阶段,核心病机发生的脏腑部位不同所致,如湿热蕴脾者,名曰

“脾瘅”;热邪聚于中焦,故名“热中”“消中”;邪郁于肺者,名

为“肺消”;病在膈上者,命名“鬲消”等;二是缘其临床症状多样

之故,如因其主症见口渴多饮,故名“消渴”;有多食易饥,反见疲

乏、消瘦,故名“食”;因其常并发肌肤瘙痒或麻木等风邪走窜症状,

故名“风消”等。

《内经》论消渴病发生机理

《内经》对消渴病证发生机理的认识,主要见之于相关篇论,一

是消渴病的发生,与其特定体质有关,如“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灵枢·五邪》,以及《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灵枢·本脏》)。

二是因为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损伤脾胃,而致热郁体内之

故,如指出消渴病是“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

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素问·奇病

论》)“消瘅……高梁之疾也”(《素问·通评虚实论》)。

三是情志不遂,气郁化热而致,如“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

逆,胸中畜积,血气逆留,月宽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

消肌肤,故为消瘅”(《灵枢·五变》)。

四是认为外感疾病日久,可以转化为此疾,如“百疾之始期也,

必生于风雨寒暑,循毫毛而入腠理,或复还,或留止,或为风肿汗出,

或为消瘅”(《灵枢·五变》)。

五是药物因素,如过服“芳草石药”,既能化热,也可伤津化燥

而成此疾。

六是劳伤过度,脏腑精气耗损而生此疾,《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所论五脏病证脉象“微小”,均可致“消瘅”,就蕴涵这一病变机理。

《内经》对消渴临床特征的认识

消渴病是以口渴多饮、多食易饥、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临床

特征的疾病。《内经》对其主要临床表现已有明确记载。

口渴多饮由于此证有胃中燥热,消灼津液,无以上乘,火热之邪

耗伤津液,故见“苦渴、数饮、身热”(《素问·刺热》)之症状。

文档评论(0)

153****308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