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难点精选5篇.pdfVIP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难点精选5篇.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难点精选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1)褶皱的概念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

状弯曲,叫做褶皱。

(2)褶曲的基本形态

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

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

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在地貌上,有时候背斜发育成山岭,向斜发育成谷地。但是,不少褶皱构造背

斜的顶部因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轴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反而形成山岭。

(3)褶皱山

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褶皱山。

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规模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千千米,如纵贯南北美

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以及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等。小规模的褶皱山只有几十米。

褶曲形态岩层形态岩层新老关系地形形态

未侵蚀地形侵蚀后地形

背斜向上拱起中心部分岩层老,

两翼岩层新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向下弯曲中心部分岩层新,

两翼岩层老谷地向斜轴部受挤压,物质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

1.判断南北极

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

第1页共5页

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维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

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

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

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

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

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

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

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

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

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3

1喀斯特地貌名称的由来(阅读归纳)喀斯特是欧洲原南斯拉夫的一个石灰岩

高原的名称,那里发育着各种奇特的地貌。19世纪末,欧洲学者借用该地名称

呼石灰岩地区的地貌,水文现象和景观。后来“喀斯特”一词成为世界各国通用

的专门术语。

2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分布与研究(阅读知识窗)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又被称为岩

溶地貌徐霞客,早在欧洲人之前就对广西云南贵州一带的喀斯特地貌进行实地勘

察,记录与成因分析,《徐霞客游记》中有世界上研究喀斯特现象的最早纪录。

3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重点分析)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

溶性岩石的溶蚀与淀积作用。其溶蚀与淀积的作用分别体现了化学过程:

第2页共5页

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CaCO3↓+CO2↑+H2O影响其形成的

因素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1)岩石圈:首先岩石不可溶性是最基本的条件,形成喀斯特地貌最主要的可

溶性岩石是碳酸盐类岩石如:碳岩云岩等,其次是透水性,岩石空隙与裂隙越多,

透水性愈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2)水圈: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离不开水,气候愈湿润,降水愈丰富,地表水与

地下水的流动性愈好,从而提高了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

(3)大气圈:首先大气中的与水体中CO2的含量是影响喀斯特地貌形成的重要

物质,其次气温愈高,有利于加快上进化学反应,可促进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由

此,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一般分布在较低纬度

文档评论(0)

158****663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