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测距离,为学生以后学习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相似的判
定、四边形等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测量不可到达的两点间的距离”的实际问题.
2.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说理表达.
3.经历探索设计构造全等三角形测距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发散性.
4.掌握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的延长全等法、垂直全等法.
(二)、数学思考
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三)、解决问题
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案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利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将“不可测量的距离”转化为“可测量的距离”.
难点:如何构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建模),并在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章的前几节内容中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以及“探索三角形全
等的条件”。尤其是通过探索三角形全等,得到了“边边边”,“角边角”,“角角边”,“边
角边”定理,用这些定理能够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掌握了这些知识,学生就具备了“利
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的理论基础。
学生在前几节内容中已经经历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活动经验。
五、教法及学法:教法:发现法、启发猜想;学法:小组合作交流
六、教具及学具:教具:课件、多媒体;学具:三角尺、铅笔、练习本.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提问:
1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①“边边边”或“SSS”.
②“角边角”或“ASA”.
③“角角边”或“AAS”.
④“边角边”或“SAS”.
环节二、探究新知:
例题1:
在一次战役中,我军阵地与敌军碉堡隔河相望.为了炸掉这个碉堡,需要知道碉堡与我
军阵地的距离.在不能过河测量又没有任何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只知道每步的步长约0.5m)
该八路军战士是怎么做到的呢?
分析:①.不可到达的距离;②.每步的步长约0.5m,;③.军帽.
办法:他面向碉堡的方向站好,然后调整帽子,使视线通过帽檐正好落在碉堡的底部;
然后,他转过一个角度,保持刚才的姿态,这时视线落在了自己所在岸的某一点上;接着,
他用步测的办法量出自己与那个点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他与碉堡间的距离..
如图:
战士所讲述的方法中,条件和结论是什么?
已知:如图,在△ABC中,∠BAH=∠CAH,AH⊥BC.求证:BH=CH.
解:
因为AH⊥BC,所以∠AHB=∠AHC=90°,
又因为∠BAH=∠CAH,AH=AH.
所以△ABH≌△ACH(ASA)
所以BH=CH(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
归纳:利用三角形全等变不可测量的距离为可测距离.
例题2.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明只带了三角尺和绳子,他想用绳
子测量A,B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请帮他想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1.分析:①AB不可测量;②绳子.
2.方法: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点和B点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
CA;连接
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并测量出它的长度,DE的长度就是A,B间的距离.
解:
在△ABC和△DEC中,
因为AC=DC,∠ACB=∠DCE,BC=E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