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2023·山东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1)。图2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
图1
图2
(1)指出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
(2)分析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
第(1)题:
第(2)题:
(1)6时。
(2)从A至B地势逐渐降低,有利于气流下沉增温,使焚风势力增强。
2.(2022·湖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研究小组调查发现,在金沙江部分干热河谷的缓坡上发育着一定厚度的黄土状物质,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广布古堰塞湖沉积物(下图)。在冬春季,常见谷风裹挟着尘土从谷底吹向谷坡。即将建成的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
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段冬春季谷风势力强的原因。
该地河谷受季风干扰小;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冬春季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加之植被稀少,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
考情
分析
2023年山东卷第17题:以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为背景,结合区域图和统计图,考查焚风出现时大气要素的变化和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
2022年湖南卷第19题:以金沙江干热河谷的调查为情境材料,结合气候和热力环流等知识,考查地形对山谷风的影响
命题
预测
以局部地区的调查研究为背景,运用大气运动的规律解决焚风、山谷风、“狭管效应”等相关问题,注重对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考查。一般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中等偏上
【精要归纳】
1.焚风
沿着背风山坡向下吹的热干风叫焚风。当气流越过山脉时,在迎风坡上升冷却,起初是按干绝热直减率降温,当空气湿度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汽凝结,气温就按湿绝热直减率降低,大部分水分在山前降落,过山顶后,空气沿坡下降,并基本上按干绝热率(即1℃/100米)增温,这样过山后的空气温度比山前同高度的气温要高得多,湿度也小得多。
如图所示,山前原来气温20℃,当气流沿山上升到500米高度时,气温为15℃,达到饱和,水汽凝结;然后按湿绝热率平均0.5℃/100米降温,到山顶(3千米)时气温在2℃左右;过山后沿坡下降,按干绝热率增温,当气流到达背风坡山脚时,气温可增加到32℃。
焚风是山地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白天、夜晚都可出现,例如偏西气流经过太行山下降时,位于太行山东麓的石家庄就会出现焚风。亚洲的阿尔泰山、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北美的落基山等都是著名的焚风出现区。
2.峡谷风
当空气由开阔地区进入山地峡谷口时,气流的横截面积减小,由于空气不能大量堆积,于是气流加速前进,从而形成强风,这种风称为峡谷风(下图)。
在我国的台湾海峡、松辽平原等地,两侧都有山岭,地形像喇叭管,当气流直灌管口时,经常出现大风。
3.绕流
当大气稳定或遇到孤立的高山或高大的地形时,例如青藏高原,迎风面气流散开,背风面汇合,在迎风面形成死水区,南北两侧形成槽、脊、急流。
4.地形云
(1)地形云的形成。
空气在移动过程中遇到山地,沿山坡抬升凝结成云,这种因地形抬升而形成的云称为“地形云”。地形云在高大、耸立、周围平坦的山区更容易形成,而且显得更为壮观。
(2)地形云的类型。
极具观赏价值的地形云主要有三种:
①旗状云:空气沿迎风坡爬升时,迎面遭遇强风,被强风阻挡,不得不“掉头”,形成反向吹往迎风坡的旗状云(下图)。
②帽状云:当气流上升到峰顶,周围空气很稳定,上升气流在峰顶冷却至饱和时,云像一顶大帽不偏不倚地“戴”在山顶上,形成几乎静止不动的帽状云(下图)。
③荚状云:山区气流越过山峰,可激发出地形重力波,在背风坡,受波状气流影响,水汽遇冷凝结,形成荚状云(下图)。
考向1焚风效应
1.(2024·淄博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太行山脉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地理分界线,其山麓焚风(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的一种干热地方性风)较强。焚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太行山东麓地带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图1为太行山东西两侧剖面示意图,图2为太行山东麓焚风季节分布图,图3为太行山东麓焚风的日分布图。
图1
图2
图3
(1)简析太行山东麓冬春季焚风多发的原因。
(2)与白天相比,指出太行山东麓夜晚焚风效应强度特点并说明原因。
(3)简述太行山早春焚风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解析:第(1)题,地形方面,太行山东麓与华北平原相对高差大;大气环流方面,该区域冬春季盛行西北风,干燥的西北风向东越过太行山,由于高差大,其下沉增温幅度很大。第(2)题,夜晚太行山东麓坡面降温快,气流下沉形成高压,然后气流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与焚风风向一致,能加强焚风,故太行山东麓夜晚焚风强度大。第(3)题,焚风会使温度升高、湿度降低,可能引发山麓旱灾和风沙灾害,其中早春旱灾对于农作物危害极大;同时太行山东麓早春会受到寒潮影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01 第一章 第一节 经纬网与地图.docx
-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02 第一章 第二节 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docx
-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03 第一章 图表判读系列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docx
-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04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docx
-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05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历史 地球的圈层结构.docx
-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06 第一章 第五节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docx
-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07 第一章 图表判读系列 晨昏线的判读.docx
-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08 第一章 第六节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docx
-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09 第一章 高频考点提分课 (一)太阳视运动规律.docx
-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0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受热过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