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第1课时 城镇化的意义与世界城镇化进程.pptVIP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第1课时 城镇化的意义与世界城镇化进程.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方法突破1.城镇化的内涵城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对其理解可从其表现、过程、动力和结果等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2.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从人口迁移来看,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推力和拉力。推力是指那些使得人口离开乡村的因素,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口来到城镇的因素,具体如下图所示。3.城镇化的意义实践应用城镇人口数量和城镇人口比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镇人口比例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计算公式为城镇人口比例=城镇人口数量/总人口数量×100%。城镇人口比例是一个相对数值,城镇人口数量多的国家或地区,城镇人口比例不一定大。例如,与日本相比,中国城镇人口数量多,但日本城镇人口比例大。应用体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下图为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1.我国城镇人口数量超过乡村始于()A.1982—1990年 B.1990—2000年C.2000—2010年 D.2010—2020年2.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将会()A.减少建设用地 B.促进经济发展C.减少流动人口 D.减缓人口增长DB解析第1题,图中2010年之前,城镇人口少于乡村人口,2010年乡村人口略多于城镇人口;2020年乡村人口少于城镇人口。因此,我国城市人口数量超过乡村始于2010—2020年,D正确。第2题,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将会增加建设用地,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流动人口,促进人口增长,B正确。探究点二世界城镇化进程情境探究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曾发布一项报告指出,到2030年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居民将会居住在城镇中,他们产生的GDP将占全球GDP总量的80%。下图为世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图。结合材料探究:(1)1800—2025年世界城镇化水平、城镇化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说明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的特点及成因。(3)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出现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的现象,试说明其成因。提示(1)1800—2025年世界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化速度加快。(2)特点:城镇化水平高。成因: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经济发展水平高。(3)大城市中心区的环境质量下降,地价上涨;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等。方法突破1.世界城镇化进程的时间差异2.世界城镇化进程的空间差异3.城镇化(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的表现、成因、图解与联系项目城镇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表现人口由乡村转向城镇;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人口、产业由市区迁往郊区及郊区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城镇中心衰落,城镇总人口增加人口继续迁往小城镇和乡村,大城镇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迁回市区项目城镇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成因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促使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镇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城镇人口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中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优美开发城镇中心衰落区,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图解项目城镇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联系各阶段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一个相互联系、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随后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最后城镇实现可持续发展,又会出现再城市化现象实践应用过度城镇化又称为“超前城镇化”或“虚假城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超过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基础设施落后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比较明显,其城镇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脱节,出现了过度城镇化,城市畸形发展,造成就业困难、治安混乱、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滞后城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现象。这种情况不利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印度、孟加拉国等。应用体验读上海和东京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完成1~3题。1.与东京相比,上海城镇化的特点是()A.城镇化起步较早B.城镇化起点较高C.城镇化水平提升快D.城镇化水平较高C2.20世纪80年代,促使上海城镇化水平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气候优越 B.资源丰富C.人口众多 D.政策支持3.2003年以来,上海()A.失业率增高B.空旧房增多C.出现郊区城市化D.出现市中心空洞化DC解析第1题,上海比东京发展晚,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目前发展速度快。第2题,20世纪80年代,上海受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影响,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城镇化水平提高。第3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602121068g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