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读后感(集合15篇).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浮生六记》读后感(集合15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1

读完这本书后,我想起了爷爷家里的两幅画:一幅画里有一个当官的,被从

乌纱帽里长出来的绳子困住了全身,望着一朵云惊叫着;另一幅画里有一位老者,

把几枚金元宝扔到一坨大便上。

还有在电视剧里,某某大亨会说一些很深刻的话:我这一辈子都在追求身外

之物,却弄丢了最值得珍惜的感情。

这些隐喻看起来很对啊,名和利就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脏东西,要远离,

不然会被迷惑的。但现实是这样吗?

在读第一记《闺房记乐》时,我真的很羡慕沈三白。他能和自己有共同兴趣

爱好的芸娘结婚。他和芸娘有聊不完的话题,做不完的游戏,在一起吟诗作画,

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不用被名利打扰。但是往后读,才发现这些美妙的幻象

背后,有着黑暗的另一面。

或许沈三白对名和利都不感兴趣。他的一生,只要有笔、有酒、有芸娘就足

够了。然而命运是可笑的,正是因为他对名利的淡漠,才会失去一生的挚爱。

其实我们目前生活的这个世界,始终是由迷恋金钱,玩弄权力的野心家缔造

的。所以名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源动力,追逐它们人类才会进步。

而那些视金钱如粪土,视名利如浮云的人,能用自己空空如也的手,在危机

发生时去保护爱人吗?

《浮生六记》读后感2

“令堂以老人之病,皆由姚姬而起。”——题记

芸,这位拥有了许多美好品质的女人,为何最后落到如此下场——“孤灯一

盏、举目无亲”。初看只觉是因血疾,而后想到血疾并非平白无故。之前有许多

引子,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悲剧。

血疾始因弟亡母丧,悲痛过甚。而最大的引子并非憨园,而是姚姬。

在古代的封建礼数中,一夫可纳多妾,而妻乃父母指定。被强迫结在一起的

并非爱情与亲情,而是两个人苦苦纠缠的一生,彼此间何来“信任”可谈。沈父

也想纳妄,因为他与沈母并无家人间的温暖;沈母又不信任芸,认为她在信中乱

写。陈芸呢,她只想当一个好媳妇,不想破坏沈家的表面和谐,把过错归结于自

己,最后支撑不住而崩塌。

这是一个家庭吗?互相猜疑、不信任,他们只是被许多的上一代,用一双笼

罩世界的黑色大手关起来的毫无关系的人,在黑色的猜疑中互相折磨着对方。让

他们大打出手的,只是因为姚姬这个可怜的引子。她将黑暗中埋藏的封建礼教引

出,撕破了血淋淋的手,手中填充的棉花密密麻麻写满了“表面和谐”与“封建

礼教”。

憨园负芸,倒也是个引子。只是若没有沈家父母赶芸出门,何来“憨园负芸”、

“阿双逃矣”。哪怕芸为情深之人,血疾也不会匆匆夺命。

她的后半生在“好媳妇”与“封建礼教”中被撞得崩溃。

姚姬,只是封建礼教的引子。而陈芸,只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

《浮生六记》读后感3

年四十有六,沈复做《浮生六记》。从记述可探析,惟婚姻与独游为其一生

乐事。人生不是向死而生那么明朗,实是历经坎坷洞若观火而已。生而弥坚,只

因爱意深沉。难得士族出身的他,对妻子陈芸一往情深。也难得弱女子陈芸却是

位情趣雅致活泼可爱的好伴侣,聊慰沈复平生孤寂多荈。人伦情理之外,作为天

地间一个体,究竟怎样活着更好呢?大家都要谋生,在这个过程中机关算尽,荣

辱难安。满足了生存必须,我们追求精神境界的层次千差万别。沈复因他的家世

他的职业他的往来成就了一条别开生面的行游。孝顺,豁达,聪敏,深情,细腻,

这样的优质男偏就终生囿于漂泊无定的幕僚生活,时常遭遇裁员以致食不果腹,

妻子陈芸生前还得当了首饰帮他沽酒寻欢。幽微寡凉的人生里,当最后的慰藉亦

自接踵消散殆尽,父死妻亡子丧,无法尽心关心女儿而只得令做他人养妇,无法

承欢膝下陪伴老母而遇兄弟嫌贫驱逐,天大地大而无片瓦存身,你以为这样的男

人会如何苟活下去呢?生存还是死亡?亘古的哲学命题其实也没什么深奥。忘

我,自古仁人君子出世的不二法门。寄情于山水之间,人知太守之乐,而不知太

守自乐其乐也!

《浮生六记》读后感4

小景入画,大景入神。看着卷二,我想到的是,开卷就将自己摆到与自然生

灵同等的位置的沈先生,若能与写出《昆虫记》的法布尔先生会面,必定是相谈

甚欢。对自然,两位先生都抱着极大的热忱和耐心,尤其体现在观察上——卧于

草丛,久久目视,聚精会神,事无巨细必不漏掉。想来能做到这样的人一定是保

持着永远的童心的,在他们的眼里,小如蚂蚁蛤蟆都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体魄,

纵使是如长得倾斜的植株抑或是尚未变成蝴蝶的毛毛虫那般丑物,也有美的一

面。眼光与视角的不同,决定的不只是站的高度,更重要的是能从这个世界获得

的快乐有多少。这也是为什

文档评论(0)

151****57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硕士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