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摄影史概述第一章
小孔成像、达盖尔银版法、纸基胶卷。核心概念学习要点及目标了解摄影术的原理。了解相机技术的发展。认识摄影艺术的风格与流派。了解数字摄影技术的应用领域。
摄影的诞生01目录CONTENTS02摄影艺术的风格与流派03数字摄影技术的应用
ONE摄影的诞生摄影成像源于小孔成像。早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先秦墨家学派兴起就开始对大自然中一些光学基本现象进行了研究。
摄影成像源于小孔成像。早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先秦墨家学派兴起就开始对大自然中一些光学基本现象进行了研究。光线好像箭一样呈直线传播,从下方来的光线通过小孔成像于上方,从上方来的光线成像于下方,如图1-1所示。这是摄影史上的第一个发现,是‘摄影’历史的开端。”人们在日常生活里,多次观察到由于客观条件的巧合而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遂引起广泛的关注,而尤为历代文人所重视,古籍中也常有记载。北宋科学家沈括(1031—1095)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进一步对小孔成像理论和凹面反光镜做了分析和解释,取得新的成果。针孔影像早已为察觉乃至运用,但当时只可观察,无法记录,如图1-2所示。
1727年,人们发明了感光材料,德国的J.舒尔策(J.Schulze)证明,将硝酸银与白粉混合成的白色溶液置于玻璃瓶之中,面向阳光的一侧将会变黑。他指出,单是热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1800年,英国人托马斯·韦奇伍德(ThomasWedgwood)将不透明的树叶放在涂有硝酸银的皮革上,在太阳下暴晒,皮革上未被覆盖部分即逐渐变黑,而当取下树叶时,便留下白色的影子。这就是“阳光图片”(sunpicture),但是他不能控制让白色的影子不再见光变黑。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画家已广泛使用透镜暗箱,不过那时其只作为一种绘画的辅助工具而已,类似这种暗箱,欧洲人直到1854年才把它用于摄影术。
1822年,法国夏龙市石版印刷技术工匠——尼赛弗尔·尼埃普斯(NicephoreNiepce)为了改进印刷方法,开始了沥青感光版的研究。他成功地将一块铅锡合金板置于一个暗箱中,从他房子的顶楼工作室里把窗外的景物记录了下来,曝光时间约为8小时。这幅看上去粗糙的影像是用暗箱拍摄的第一幅永久性照片,至今仍存在,如图1-4所示。1839年,达盖尔宣布发明了达盖尔摄影法,法国政府买下了这一发明专利。同年8月19日,法国科学院和美术学会联合召开了特别会议,主席在会上对“达盖尔银版法”的操作方法做了详细的阐述。后来,人们便将这一天定为摄影术的正式诞生日。
摄影术问世前,我国已广泛应用绘画暗箱和各种光学器具,在此基础上,清代科学家郑复光系统地研究总结了它的原理和制造方法,于1835年完成了一部应用光学著作——《镜镜痴》的书稿,1846年正式出版。这部书“析理精妙”,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比较完整而系统的光学专著。《镜镜痴》共四卷,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说光学原理,第二部分是讲光学器具的制造。其中和摄影技术直接有关系的是对“绘画暗箱”和“放大器”的介绍。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当时流行的两种绘画暗箱的样式,并配有制作详图。《镜镜痴》是中国摄影技术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它的出版虽然在欧洲摄影术正式公布以后,但是当初达盖尔等人使用的仍是老式绘画暗箱。透镜暗箱需改进的问题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因此郑复光的论著在当时是世界领先水平。
自1851年火棉胶摄影法发明以来,人们差不多就已经在探索一个更好的涂布材料——涂布后能“干”用的材料。但其在实用上都有缺点,如涂布后,银盐的感光性能大大降低。干板拍摄的优点在于外出拍摄时,不必再携带暗室帐篷和化学药品,而要携带的只有摄影机和几个装好的干板暗盒(plate-holder)。已拍摄的底片,可以回家后再冲洗,甚至可以请别人代冲。明胶干板的感光性好,在室外,曝光时间可用1/25秒,因此,三脚架就不再是必需的了。工厂制造的干板要比自行制作的更稳定,质量也更好。干板的感光度较强,意味着摄影机必须有一个比镜头盖更好的机械光门(mechanicalshutter)来控制稳定、快速的曝光时间。人们还要求能连续拍摄几张照片,而不必来回更换干板暗盒,这就产生了暗盒摄影机。干板的出现给许多新摄影机的设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1841年,卡罗式摄影法由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HenryFoxTalbot)发明。卡罗式摄影法的每张负片被可以无限量地印制成价钱较低的相片。对负片可以修饰、去掉人物脸上的皱纹和斑点等。印在纸上的相片易于观看。卡罗式摄影法的缺点有:感光性能较低,需要曝光的时间较长;制作时间也较长,负片要冲洗、晾干,然后印片,冲洗,再晾干,容易褪色。
1878年,美国人乔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