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上学期入学素质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上学期入学素质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

入学素质测试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22年12月安徽博物院举办了“璀璨星光——凌家滩文化展”,该遗址位于安徽含山县,是迄今发现长江下游巢湖流域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此次展览,暂借了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20余件精品文物,与凌家滩文化相似文化因素进行了类比展示。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五千年前辽河与长江流域交往密切

B.昭示着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和一体性

C.精美玉器说明此时已进入国家阶段

D.证明新石器时代各地发展程度一致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根据材料可知,凌家滩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在其举办的文化展览中,借用了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20余件精品文物与其相似的文化因素进行类比展示,说明在五千多年前的华夏,已经出现不同流域的文明相互影响的情况,红山文化和凌家滩文化存在互相借鉴、互相影响的互动式关系,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和一体性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无法直接得出五千年前辽河与长江流域交往密切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凌家滩遗址时期还没有出现早期国家,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新石器时代各地发展程度一致的结论,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B项。

2.玉指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古代玉器为礼之重器。儒家有“君子比德于玉”的用玉观,东汉时期将玉石的5种物质性质比喻为人的五种品德:“仁、义、智、勇、洁”。这一传统寄托了我国古代()

A.选贤任能的理念 B.天人感应的思想

C.修身明德的追求 D.隆礼重法的精神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时空是东汉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儒家有‘君子比德于玉’的用玉观,东汉时期将玉石的5种物质性质比喻为人的五种品德:‘仁、义、智、勇、洁’”可知,东汉时期将玉石的5种物质性质比喻为人的五种品德:“仁、义、智、勇、洁”,体现了对个人修养和品德的重视,这一传统寄托了我国古代“修身明德的追求”,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将玉石的性质比喻为人的品德,而非选贤任能,排除A项;“天人感应”主要是指天与人之间存在某种神秘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隆礼重法是儒家荀子思想的特征,而材料强调的是将玉石的性质比喻为人的品德,强调的是个人修养,而非隆礼重法,排除D项。故选C项。

3.下表为史籍所载东汉至南朝时期官府掌握的湖南地区户口数和人口数。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户口数(万)

人口数(万)

东汉永和五年(140)

64.98

281.32

西晋太康初年(280-289)

14.23

85.39

南朝宋昇明三年(479)

4.19

33.48

A.政局相对稳定 B.经济重心持续南移

C.官府组织移民 D.豪强大族势力膨胀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时空是东汉到南朝时期。由材料可知,从东汉永和五年到南朝宋昇明三年,湖南地区官府掌握的户口数和人口数下降幅度很大。结合所学可知,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战乱不断,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南方人口相对来说应该是增加。而材料中的官府掌握的户口数和人口数十不存一,这说明部分户数和人口数被地方豪强大族势力掌握,D项正确;此时期战乱不断,而不是政局稳定,排除A项;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排除B项;官府组织移民会使人口在地区间流动,而不是总体数量减少,C项不符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4.谣谚是歌谣与谚语的结合,宋代谣谚的文学性、广泛性、深刻性独树一帜,蕴含丰富的历史内涵,值得探究。对下列谣谚理解正确的是()

选项

诗词

理解

A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元丰济济称多士”

政策影响社会风气

B

“富儿更替做”;“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社会贫富差距严重

C

“近来世俗多颠倒,祇重衣衫不重人。”

时人的世俗化审美

D

“十年勤苦无人问,一日成名天下知”

文官政治走向成熟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