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PAGE4页共NUMPAGES6页
考点规范练30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1.设a,b都是非零向量,下列四个条件中,使a|
A.a=-b B.a∥b
C.a=2b D.a∥b,且|a|=|b|
答案:C
解析:由a|a|
2.在△ABC中,AB=c,AC=b.若点D满足BD=2DC,则AD等于()
A.23b+13c B.53
C.23b-13c D.13
答案:A
解析:如图,可知AD=AB+BD=AB+
故选A.
3.设向量a,b不共线,AB=2a+pb,BC=a+b,CD=a-2b.若A,B,D三点共线,则实数p的值是()
A.-2 B.-1
C.1 D.2
答案:B
解析:∵BC=a+b,CD=a-2b,
∴BD=
又A,B,D三点共线,
∴AB,
∴存在实数λ,使得AB=λBD,即2a+pb=λ(2a-b),
∴2=2λ,p=-λ,
解得λ=1,p=-1.
4.已知点O,A,B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点P为该平面上一点,且2OP=2OA+
A.点P在线段AB上
B.点P在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上
C.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
D.点P不在直线AB上
答案:B
解析:因为2OP=2OA+BA,所以2
所以点P在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上,故选B.
5.已知点O为△ABC外接圆的圆心,且OA+OB+
A.30° B.60° C.90° D.120°
答案:B
解析:由OA+OB+
因为点O为△ABC外接圆的圆心,所以△ABC为等边三角形,故A=60°.
6.在四边形ABCD中,AB=a+2b,BC=-4a-b,CD=-5a-3b,则四边形ABCD的形状是()
A.矩形 B.平行四边形
C.梯形 D.以上都不对
答案:C
解析:∵AD=AB+
∴AD∥
又AB与
∴四边形ABCD是梯形.
7.若点M是△ABC所在平面内的一点,且满足5AM=AB+3AC,则△ABM与
A.15 B.25 C.3
答案:C
解析:设AB的中点为D.由5AM=AB+3AC,得3AM-3AC=2AD-2AM,即3CM=2
如图,故C,M,D三点共线,且MD=35CD,得△ABM与△ABC对于边AB上的两高之比为3∶5,则△ABM与
8.如图,已知AB是圆O的直径,点C,D是半圆弧的两个三等分点,AB=a,AC=b,则AD等于 ()
A.a-12b B.1
C.a+12b D.1
答案:D
解析:如图,连接OC,OD,CD,由点C,D是半圆弧的三等分点,可得∠AOC=∠COD=∠BOD=60°,从而△OAC和△OCD均为边长等于圆O半径的等边三角形,所以四边形OACD为菱形,所以AD=
9.(多选)在△ABC中,D为AC上一点,且满足AD=13DC.若P为BD上一点,且满足AP=λ
A.λμ的最小值为16
B.λμ的最大值为1
C.1λ+
D.1λ
答案:BD
解析:∵AD=13DC,∴
∴AP=λAB+4μAD,又P,B,D三点共线,
∴λ+4μ=1.
已知λ,μ均为正实数,∴1=λ+4μ≥2λ·4μ=4λμ,可得λμ≤116,当且仅当λ=1
1λ+14μ=(λ+4μ)·1λ+14μ=2+
10.在△ABC中,E为AB边的中点,D为AC边上的点,BD,CE交于点F.若AF=37AB+
答案:4
解析:设AC=λAD,因为AF=37
因为B,F,D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37+1
11.已知D为△ABC的边BC的中点,点P满足PA+BP+CP=0,AP=λ
答案:-2
解析:由PA+BP+
又PB+PC=2PD,所以PA=2PD,所以AP=-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16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最值.doc
-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18 任意角和弧度制、三角函数的概念 (2).doc
-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19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doc
-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22 函数y=Asin(ωx+φ).doc
-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23 解三角形 (2).doc
-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23 解三角形.doc
-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24 三角函数模型的应用 (2).doc
-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24 三角函数模型的应用.doc
-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28 数列求和 (2).doc
-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33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