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由于IBS的发病因素极其复杂,目前对其治疗的药物也有很多,但到底那些药物是有效的,这些药物治疗的不足之处和主要不良反应又是什么?我们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对它们进行分析。**由于IBS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它是目前较难治愈的一种疾病。其病程反复迁延,反复发作。需要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疗。**IBS的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消化系统本身的症状和焦虑症状。**根据著名的科学杂志《Lancet》报道,IBS目前确定有效的主要有三环类抗抑郁药、洛哌丁胺、阿洛司琼和泽马可。**有些药物在临床使用多年,但临床效果未得到确认。**随着临床使用的深入,发现临床上以前常用的一些药物对IBS本身可能没有治疗效果。**到目前为止,临床常见的治疗药物有解痉剂,高膳食纤维,益生菌制剂,缓泻药,止泻药,5-HT3受体拮抗剂,5-HT4受体激动剂比如替加色罗,也就是泽马可。**目前治疗IBS药物主要有以上6类,下面对这6类药物进行分析,以确认它们对IBS治疗的效果。**渗透性缓泻剂(镁乳、乳果糖和聚乙二醇)用于治疗饮食调节无效的C-IBS。但是刺激性泻剂由于能引起痉挛性腹痛,临床应用不满意。**膨胀剂,包括高膳食纤维,从临床试验的结果看,对IBS的治疗效果不佳,不能用于IBS常规治疗。**由于有些IBS患者中腹泻也是比较常见的症状,止泻药在对这类患者中的使用也较多。**治疗D-IBS的止泻药中有些可以通过血脑屏障,有些则不能,因而其临床使用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用于治疗D-IBS的止泻药主要有洛哌丁胺(loparamide)和复方苯乙哌啶(diphenoxylate)。**由于有些IBS患者中腹泻也是比较常见的症状,止泻药在对这类患者中的使用也较多。**目前益生菌治疗腹泻型IBS的效果不确定,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多年来人们对于IBS的发病同胃肠高敏感性之间的关系大多持肯定态度。使用解痉药获得的一定程度疗效也间接证实了这一点。**解痉药物主要有平滑肌松弛剂,抗胆碱能药物和钙通道阻滞剂三大类。**平滑肌松弛剂包括罂粟碱类药物和外周阿片肽μ、κ和δ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毒蕈碱能药物能间接引起胃肠道平滑肌松弛。**钙通道阻滞剂主要用于缓解IBS腹痛症状,其对便秘和腹泻的作用不如对腹痛的作用明确。**以上8种药物中,有7种药物(除薄荷油)在短期内有效改善腹痛症状,但疗程超过8周的疗效与安慰剂无差异。对便秘和腹胀没有显著作用。**由于5-HT在胃肠道中的大量存在,人们很快就考虑到用该受体的拮抗剂或激活剂来治疗IBS。**选择性5-HT3受体拮抗剂抑制肠神经系统中非选择性离子通道的5-HT3受体,能缓解腹痛、减少肠道蠕动和改善大便容纳能力,能减少以D-IBS女性患者的便意窘迫感。**阿洛思琼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严重便秘和缺血性肠炎,但是否为选择性5-HT3受体拮抗剂这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目前尚未知。因为这些不良反应的出现,曾被美国FDA禁用。在近期,又被临床上许可使用,但必须处于严格的临床监控下。**与5-HT3受体拮抗剂相比,5-HT4受体激动剂是最近才得到重视的治疗IBS的新型药物。**替加色罗是一种新型吲哚氨基胍类药物,它是5-HT4受体部分激动剂,具有促进肠道动力,改善内脏感觉的作用,目前主要用于C-IBS或便秘的治疗。****曼谷会议将功能性胃肠病分为食管疾病、胃十二脂肠疾病、肠道疾病、功能性腹痛、胰管胆管功能紊乱、肛门直肠功能紊乱和儿科功能性疾病。**功能性胃肠病常无明显结构或生化的异常,而且症状极为相似,各种疾病的症状常常相互重叠,给诊断造成一定困难。功能性腹痛是有经常性、复发性或持续性腹痛至少6个月;功能性腹泻是大便一天3次或更多次,症状至少持续3个月;功能性便秘是有排便困难,次数减少,每周两次或更少,持续3个月;而腹痛、腹胀、腹泻和便秘都是IBS的症状,且迁延不愈,可持续数年。**曼谷会议将胃肠动力病定义为神经控制障碍导致的胃肠运动(感觉)疾病。其临床表现为胃肠功能障碍伴有/或不伴有器质性病变,诊断必需具备客观存在的胃肠运动异常(特异性或非特异性)。近年“神经胃肠病学”阐明了动力障碍的病理机制,使我们可以明确不同水平的神经病理与相应动力疾病;诊断技术的进步也使诊断从以症状为依据转变为以异常运动模式为依据(剔除了FD、IBS)。**slide5胃肠动力疾病从神经病理学损伤部位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CNS)、脊髓、自主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及心理动力性疾病四大类。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常见肠梗阻、便秘等动力障碍;脊髓损伤或肿瘤常见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