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公诉变更制度论纲.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刑事公诉变更制度论纲

1999年3月25日至27日,4月1日至3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由

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提起公诉的綦江“虹桥”垮塌案。作为新刑事诉讼法修改实施以来,

对庭审改革效果的一次集中检视,该案的审判曝露出了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设计方面的

一些重大问题。尤其是在“虹桥”第一案中,法院在检察院起诉指控被告人赵祥忠犯玩忽

职守罪的情况下,却作出了重大安全事故罪的判决。事后,法院的这一判决引发了学术界

的广泛争论。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法院的这一判决违背了刑事诉讼控审分离的基本法理,

是不诉而审、无辩而判,是法院在“虹桥”案审判中的败笔之作。[1]对于此种观点,我

们表示基本的赞同,但同时想指出的是,这种观点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不容忽视的

是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即作为控诉方的检察院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在庭审过

程中,当证据调查的结果已经清楚地表明被告人赵祥忠的行为不构成玩忽职守罪时,承担

控诉职能的人民检察院未能及时地行使公诉变更权,对其原先的指控予以变更,结果导致

法院为保证判决的正确性,而不得不在无诉无辩的情况下迳行判决变更指控的罪名。“虹

桥”案的审理表明,作为我国公诉机关的人民检察院,对作为现代公诉运行机制重要内容

的刑事公诉变更制度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还不能在司法实践中主动、灵活地加以运用。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深入阐述了刑事公诉变更制度的概念和意义的基础上,从比较法的

视角对公诉变更的程序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刑事公诉变更制度的现状和需完善之处

进行了探讨。

一、刑事公诉变更制度:概念和意义

近现代以来,世界各国普遍确立了控审分离原则,以之作为指导控、审职能配置的基

本准则。从内容上看,控审分离原则包括了结构和程序两方面的涵义,结构意义上的控审

分离,指的是作为两种功能不同的诉讼职能,控诉职能与审判职能应当由不同的国家机构

分别承担,其基本要求就是实现机构设置上和人员组织上的审、检分离,即检察院作为专

门的国家控诉机关独立于作为审判机关的法院;检察官也不得同时在法院兼任审判法官。

而程序意义上的控审分离,则是指程序启动上的“不告不理”以及程序运作中的“诉审同

一”。所谓不告不理,是指刑事审判程序在启动上必须以承担控诉职能的检察院提起控诉

为前提,法官“无权自行受理刑事案件,必须等待检察院提起公诉”,[2]检察院不提起

控诉,法院就不能展开审判。法院主动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自诉自审或者不诉而审,

都是与不告不理原则相背离的,是控审职能不分的表现。而所谓诉审同一,则是指在刑事

审判过程中,法院审判的对象必须与检察院起诉指控的对象保持同一,法院只能在检察院

起诉指控的对象范围内进行审判,对于检察院未指控的被告人及其罪行,法院无权进行审

理和判决,即使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发现检察院起诉指控的对象有错漏,也不能脱离检察院

起诉指控的被告人或其罪行而另行审理和判决。由于控审分离原则有效地实现了控诉职能

与审判职能的分立、制衡,因而可以防止控审职能的集中、混淆,维护法官的中立地位,

保障诉讼的公正的实现。

在刑事诉讼中,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检察院可能在提起公诉后,才发现起诉指

控有错漏,根据控审分离原则中诉审同一的要求,为确保审判的中立性,即使法院在庭审

中发现起诉指控有错漏,也不能主动变更检察院起诉指控的被告人和罪行,那么这是否意

味着检察院在起诉指控中的错漏就不能得到及时纠正,犯罪者就可能因为检察院在工作中

的疏漏而逍遥法外呢?并非如此,基于发现实体真实、惩罚犯罪的需要,各国在确立控审

分离原则的同时,也赋予了检察院在发现起诉指控有错漏的情形下,主动变更指控的权力,

这便是刑事公诉变更制度。

刑事公诉变更制度实际上是各国基于发现真实的诉讼目标而为弥补控审分离原则作出

的一项配套性制度安排,它使人们在一个控审职能分离的诉讼格局下,仍然能够及时矫正

起诉指控中存在的错漏,最终发现实体真实。具体而言,刑事公诉变更权又涵括了三项权

能:(一)撤回公诉。即检察院在提起公诉后,发现本不应起诉或不必起诉时,可以撤回

已经提起的控诉。撤回公诉可以是部分(被告人或罪行)撤回,也可以是全案撤回,其结

果将导致对起诉范围的压缩;(二)追加起诉。即检察院在提起公诉后,发现遗漏了被告

人或者罪行的,可以在原先起诉的基础上就遗漏的被告人或罪行追加提起一个公诉。追加

起诉将导致对原先起诉范围的扩张;(三)变更起诉。即检察院在提起公诉后

文档评论(0)

为了知识而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只是改变命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