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春秋战国的历史巨变(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中国历史》同步课堂(同课异构)(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docx

第2课 春秋战国的历史巨变(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中国历史》同步课堂(同课异构)(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春秋战国的历史巨变

教案(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夏商周的更替、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和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了解先秦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

教材分析

本课是《历史(基础模块)》(中国历史)教材的的第2课,包括三个子目: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文化。这三个子目紧密联系,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即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大变革,在思想领域表现为“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是大一统国家建立的间的重要酝酿、准备阶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对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创特征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通过春秋战国时期诸候纷争、变法图强的历史,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民族、经济、文化的变革表现及其之间的关系,明确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的时代特征。

学情分析

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尚处于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的认知层次,未有良好的历史学习思维且逻辑思辨能力参差不齐,学科素养涵养不够,因此,本课知识点对他们来说,具有不小的难度,不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和早期国家特征,有了一定史实基础和较为清晰的时空逻辑,并对接下来的学习抱有兴趣和期待,所以在本课的学习中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内容。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发生的社会变革及具体表现;认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成就。

2.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特点,商鞅变法的内容、评价,百家争鸣的背景,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及代表人物。

3.探究民族交融与华夏认同观念形成的过程,分析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和社会变革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材料和分析,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图片展示,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通过不同时期地图的对比,感受时空的变化,中国历史不断向前发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4.通过填写表格,让学生将教材与所学知识相结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与记忆。

5.通过大量问答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形成。

素养目标:

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的史实,认识民族关系在这一时期的重要变化,在华夏认同观念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体会家国情怀;

2.通过了解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能够理解变法的必然性,从而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

3.通过了解百家争鸣,体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感受传统思想文化的魅力。

五、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变革的具体表现、社会变化与变法运动的原因、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及重要意义、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以及科学技术与文化。

(二)教学难点: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图1西周时期的中国(公元前11-9世纪)图2春秋时期的中国(公元前550年)

周幽王为博取宠妃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最后被犬戎兵杀死,周平王继位。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迁至洛邑(现在的洛阳),史称“平王东迁”。

提问:那迁都洛邑的周王室还能否留住往日的荣光呢?黑板上的两幅地图分别是西周时期和春秋时期的中国,通过地图对比发现,周王室的势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参考答案:周王朝的版图缩小,诸侯国势力增加。)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引导:到了春秋时期,周王朝的版图面积逐渐在缩小,反之诸侯国的势力迅速膨胀起来,这说明“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那这样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进入新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的对比,向学生直观地展示周王室势力范围的变化,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观察地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时空素养。

新课学习

一、观变之象——诸侯纷争,民族交融

展示表格和材料,并提问:平王东迁后西周面临怎样的处境?春秋战国时期有着怎样的政治特点?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公元前720年

周平王死后未葬,王室派武氏子来“求赙”

公元前717年

周境内发生灾荒,王室不得不向鲁国“求籴”

公元前618年

周王室公开向鲁国“求金”

材料二:(春秋时期)各国迭次称霸。在春秋242年之中,发生战争483次,结盟480次,灭国52个,弑君36人,一个个都在发展壮大自己,吞并弱国小邦,企图最终夺取天下。

——萧平汉《战国变法运动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中小学一线教师,熟知考情与学情,致力于提供优质文档资源,服务更多教师与学生。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1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