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3-
《核电厂工艺添加剂阴离子(F、Cl、NO、PO、
34
2-
SO)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4
编制说明
团体标准的编制说明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本标准主要来源于阴离子杂质对核电站工艺添加剂的
重要性,以及对准确测定的需求,旨在用于规范和指导工艺
添加剂中阴离子的测量。本标准编制单位为江苏核电有限公
司主编,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参与编制。
1.2主要工作过程
标准编制组于2022年10月启动本标准的编制工作,经
过前期技术积累、资料收集整理、可行性分析等工作,确定
了标准的名称和主体内容。随后,标准编制组于2022年12
月召开了标准编制推进工作会议,分别明确了标准编制的目
标、原则和进度要求,并根据讨论意见对标准初稿进行了进
一步修改。
二、标准编制原则
核电站所使用的工艺系统添加剂直接影响着核电站重
要设备的安全运行。机组运行时所用的工艺添加剂是热力系
统中引入阴离子杂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如能准确测量并严格
控制添加剂中阴离子含量,就可以大大减少机组运行过程中
带入引起热力设备腐蚀的阴离子的量。
测量氢氧化钾固体、氢氧化锂固体、高浓度氨水、高浓
度联氨溶液等添加剂的阴离子含量时,由于基体的影响,该
类碱性样品中的氢氧根离子的浓度远高于离子色谱淋洗液
中的浓度,直接采用离子色谱测量会导致待测组分不能分离,
无法准确测量各待测组分的含量。
本标准旨在采用前处理技术,样品通过前处理模块中和
样品中的氢氧根离子使样品成近中性状态,从而实现核电厂
工艺添加剂中阴离子的准确测量。解决了碱性工艺添加剂,
包括氢氧化钾固体、氢氧化锂固体、高浓度氨水、高浓度联
氨溶液等高纯试剂中阴离子准确测量的问题,严格控制核电
站机组一回路、二回路加药系统中试剂的阴离子含量,并对
工艺添加剂进行严格质控,减少设备腐蚀,保证核电站重要
设备的安全运行。
三、标准主要内容的确定
1、使用范围:
(1)规定了离子色谱法测定核电厂工艺添加剂中阴离子(F、-
--3-2-
Cl、NO、PO、SO)的方法。344
(2)工艺添加剂包括氨水、联氨、氢氧化钾、氢氧化锂和
氢氧化钠等碱性试剂。
2、测量原理:测量液前处理中和模块填料为阳树脂,
样品通过树脂的离子交换作用去除样品中的阳离子(如K+、
NH4+、N2H62+等),样品中保留的OH-与H+结合生成水,
使样品成近中性状态,利用离子色谱对样品中的阴离子(F、-
--3-2-
Cl、NO、PO、SO)进行分析测量。344
2、测量过程:
(1)样品采集和制备,根据样品浓度不同用水对样品进行
不同倍数的稀释,确保稀释后的样品浓度在3%以内。
(2)样品中和,样品通过前处理中和模块在线中和样品中
的氢氧根离子使样品成近中性状态。
(3)样品分析,利用离子色谱对中和后的样品进行阴离子
----2-
(F、Cl、NO、PO3、SO)分析。344
3、质量控制方案:
阴离子浓度(μg/L)相对标准偏差(%)回收率(%)
氟离子5≤1080~120
氯离子5≤1080~120
硝酸根5≤1080~120
磷酸根5≤1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核电厂DCS反应堆保护功能响应时间测试规范》(征求意见稿).pdf
- 《核电厂DCS反应堆保护功能响应时间测试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docx
- 《核电厂安全级电子设备鉴定变更分析》(征求意见稿).pdf
- 《核电厂安全级电子设备鉴定变更分析》-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docx
- 《核电厂安全级软件可追溯性分析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pdf
- 《核电厂常规岛管网振动疲劳管理导则》(征求意见稿).docx
- 《核电厂常规岛管网振动疲劳管理导则》(征求意见稿).pdf
- 《核电厂常规岛管网振动疲劳管理导则》-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docx
- 《核电厂常规岛管网振动疲劳管理导则》-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pdf
- 《核电厂工艺添加剂 阴离子(F-、Cl-、NO3-、PO43-、SO42-)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征求意见稿).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