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清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魅力课堂教学三件套(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docx

第14课 明清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魅力课堂教学三件套(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4课明清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了解明至清中叶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的重要变化;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了解明至清中叶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的重要变化

学习难点:明至清中叶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的重要变化及其影响

【教学环节】

第一章: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

1.农业的发展

明朝

(1)措施及成果:

推行了一系列奖励垦荒的政策与措施,大规模开展民屯、军屯和水利建设,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全国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因战乱而凋敝的经济迅速恢复。至万历后期,全国耕地超过1.5亿亩。

(2)人口增长:万历后期,人口总数达1.5亿人左右。

清朝

(1)措施及成果:

清代,经过清初的恢复和大力垦荒,耕地面积超过明末。清朝对黄河、淮河、永定河以及江海堤塘的长期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经常性的免除赋税等措施,使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促进了农业生产。

(2)人口增长:道光时期,全国人口超过4亿人。

2.农作物多样化

(1)新粮食作物大量引进种植

(2)经济作物发展迅速

(二)手工业

明清时期,手工业获得很大发展

(1)生产规模不断_____,产量_____,产业门类_____,工艺流程和技术得到_____。

(2)____手工业发展迅速,成为手工业的主体力量。

(3)纺织业、陶瓷业、造船业、造纸业、矿冶业________。

(三)商业

商业繁盛,商品畅通无阻

(1)山西、陕西、徽州、福建、广东等___________活跃。

以_____关系为纽带、_____为联系场所,开拓______,组织______,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徽商(新安商人):依靠经营盐业致富,经商涉及丝绸、铁器、茶叶、棉花、票号等

晋商(山右商人):依靠经营盐业致富,经商涉及茶叶、木材、粮食、典当等

(2)汉口、佛山、景德镇等___________出现。

《盛世滋生图》,俗称《姑苏繁华图》。乾隆二十四年由著名画家徐杨创作。长1225厘米,宽35.5厘米。据统计,画中约有12000余人,近400只船,50多座桥,200多家店铺,2000多栋房屋,反映了清朝中期苏州商业的繁荣景象。

西欧迫切需要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香料、药材、茶叶、瓷器、丝绸等物都深受西欧人的欢迎。由于多年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西欧能向外输出售于东方的货物却非常有限,必须用现金即贵金属白银货币支付。它们只好携带大量银子来中国购买货物贩回国内倾销。

——陈昆《明朝中后期世界白银为何大量流入中国》

海外白银的来源,主要是欧洲、美洲和日本。晚明由海外输入的白银总量,大概是国内产银总量的十倍。美国学者艾维四认为,1530年到1570年,中国最重要的白银来源是日本;1570年以后,美洲白银成为最重要的来源。

——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

第二章:明清科技

1.农业、手工业著作

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总结性的重要科技著作。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总结古代农业政策和农业技术,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农业百科全书。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系统总结了农业、纺织、化工、机械、车船、兵器、陶瓷、造纸等行业的工艺技术,被达尔文誉为利用人力开发自然的“技术权威著作”,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探索自然著作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古代药物和治病方剂的集大成著作。该书不仅提出较为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还融入了生物进化思想,成为我国古代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成书于明朝后期的《徐霞客游记》。记载了作者实地考察过程中观察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

3.治理黄河、淮河成果

明清两代,水利事业得到发展。

明万历年间,著名水利专家潘季驯多次出任河道御史,总理河漕。他提出“束水攻沙”的理论,对黄河、运河的泛滥进行了有效的治理。

潘季驯著有《两河管见》《河防一览》等书,对当时治理黄河、淮河、运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清雍正年间,傅泽洪编纂的《行水金鉴》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为骨干,系统整理了全国主要河流、支流、运河的水利资料,是古代治理河流水患的集大成著作。

道光年间,俞正燮续编的《续行水金鉴》整理汇集了雍正至道光年间的水利资料。

4.中西文化交流

明清之际,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来华,担任官职或在民间传教。他们带来了天文、地图测绘、几何、机械等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由传教士协助修订的历法得到应用,用西方科学方法测绘全国舆图对中国地理学、制图学产生了积极影响。

5.建筑艺术的发展

我国古代建筑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宫廷苑囿、江南园林是其代表。

紫禁城是在元大都规划基础上兴建的皇宫,它的中轴线上分布着前三殿、后三宫,是规模宏大、设施完备的建筑群。蒯祥等著名工匠为营建北京城作出了贡献。

历史纵横

圆明园:圆明园始建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中小学一线教师,熟知考情与学情,致力于提供优质文档资源,服务更多教师与学生。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1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