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石壕吏》是杜甫著名的新题乐府组诗《石壕吏》是杜甫著名的新题乐府组诗三吏三吏之一。接下来小编
搜集了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作者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
走,老妇出门查看。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作者我)
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
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
完整的衣服。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
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
(人)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
了)
赏析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
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
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艺
术上,精炼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
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
事。“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读者不能轻易放过。
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
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
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
暗示性。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
无处歇脚。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
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
提供了典型环境。浦起龙指出这首诗“起有猛虎攫人之势”(《读杜
心解》),这不仅是就“有吏夜捉人”说的,而且是就头一句的环境
烘托说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
里生发出来。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
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
富。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
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
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
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
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老翁逾墙走,老妇出
门看”两句,表现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
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
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旋。
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
“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
“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
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
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矛盾的两方面,具有主与从、因与果的关系。
“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下面,诗人不再写
“吏呼”,全力写“妇啼”,而“吏呼”自见。“听妇前致词”承上
启下。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是老妇“苦啼”着回答
县吏的“怒呼”。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表现出多
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这十三句诗,不是“老
妇”一口气说下去的,而县吏也决不是在那里洗耳恭听。实际上,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
事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