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龚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知?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一世异朝市,此语其不虚。人生死幻化,终当归空无。悔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可以濯我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新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1、厌恶官场;2、淡泊名利;3、热爱自然;4、热爱田园;隐逸出世5、安贫乐道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孔尚任南洪北孔清代戏曲“双璧”《长生殿》《桃花扇》《桃花扇》写明末夏社名士侯方域,寄居南京莫愁湖畔,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爱。成亲之日,侯方域赠宫扇给香君作为定情之物。奸党余孽阮大铖为了拉拢侯方域,出重金置办妆奁,被李香君坚决拒绝。阮大铖恼羞成怒,对侯、李施加种种迫害。侯方域只身遣往扬州,投奔爱国将领史可法。阮大钦仰仗马士英的势力,逼迫李季君嫁给新任浩抚田仰,香君誓死不从,将头撞破,血溅宫扇。侯方域之友点血在宫扇上画成一枝桃花,所以称为桃花扇。南明王朝覆灭后,侯方域在栖霞山同李香君相会。这时,复征文人死的死,散的散,爱国将领史可法也壮烈牺牲了,他们相对嗟叹,百感交集,怀着亡国之恨,割断情根,双双出家。线索苏昆生游南京孝陵明故宫秦淮长桥旧院总吊南京引子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城郊品味鉴赏残、废、瘦、空废垒、瘦马、空壕、萧条的村郭、夕阳道等凄凉、萧条“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炼字表现手法今昔对比(修辞)意象意境以诗解诗范例[北新水令]:品味鉴赏炼字表现手法(修辞)意象意境以诗解诗就余下的六曲,选一曲有选择地从以下角度进行鉴赏。玉柱压半墙窗棂覆碎瓦问三百载盛衰盛于何年衰于何地燕雀舞丹墀饿莩塞宫门叹数千年兴亡兴于何事亡于何人读至卒章,见“板桥残照”、“杨柳弯腰”之语,虽使柳七复生,犹将下拜。千古以上、千古以下,有不拍案叫绝,慷慨起舞者哉?妙以至矣!顾彩《桃花扇序》品味鉴赏苏昆生的末世哀歌,包含着对旧时江山必然性破败的无可奈何。而这种必然性破败,又必然引发观众对历史悲剧的哲理思考。《哀江南》的美学意蕴,已经超越一般的遗民之思,激发读者从苏昆生一曲曲悲怆的呼喊中,对千古兴亡的历史,作出自己的评判和思考。《哀江南》之所以引起强烈的共鸣,是因为“余韵”之韵,蕴涵着一种可以为各阶级各阶层的有识之士认同的历史情绪:千古兴亡之悲。主旨解读主旨解读它(真正的悲剧)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去沉思整个人类的苦难,对共同的命运起共同的哀怜和恐惧。--朱光潜孔尚任的朋友曾经改写过《桃花扇》,让侯方域和李香君两人最后忘情相拥,团团圆圆地结束了故事。你觉得哪个结尾比较好?为什么?结局评价《桃花扇》之《余韵》,曲终人杳,江上峰青,留有不尽之意于烟波缥缈间,脱尽团圆俗套。清代梁廷楠《曲话》我们最美的诗篇是最绝望的,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法]缪塞作业2、有人说:“读《桃花扇》而不堕泪者,其心必石,其眼必肉。”希望大家回去能读一读《桃花扇》。3、读一读刘禹锡的《乌衣巷》,看看它与《哀江南》的写景抒情上有什么异同。1、请大家有感情朗诵最后一曲,力求做到背诵。(选做其中两个)以“残”修饰“军”,使人想见败军溃逃的情形,这是虚写,是因“废垒”这一眼前实景而引起的联想;“残军”与“瘦马”也是虚实相对,前者为眼前之未见,后者为眼前之所见;昔日用于战争的“垒”“壕”,如今已“废”“空”,又衬之以卧在空荡荡的城壕中的瘦弱之马,更显凄凉。这些描写生动具体,寥寥数笔,就真切地呈现了南京城郊战后伤痕累累的凄凉景象。陶渊明(约公元365年~427年),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生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市九江西南)人,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因为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他自29岁入仕,做过祭酒、参军一类的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