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详解
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三线不仅仅是表现在规划空间上的三条引导线,更重要的是形成与之相配套的管理机制和实施政策,以及强调各项政策在空间上的综合性和协同性,这是对管理提出的更加精细化和高效的新要求。这三条控制线,旨在处理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的空间格局关系,看眼于推动经济和环境可持续与均衡发展,是美丽中国建设最根本的制度保障。三条控制线要划得实、守得住,有权威、落实好,有待于更多创新探索。
“双评价〃的发展历程及内涵
生态保护红线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
1、生态保护红线内区域
按照生态功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自然保护地发生调整的,生态保护红线相应调整。
2、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和生态极敏感区城
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和生态极敏感区域可通过生态重要性评价得到将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防护等功能的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以及生态极敏感脆弱的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海岸侵蚀等区域划入。
生态理性评价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生态強弱性评价I I集成评价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生态強弱性评价
I I
集成评价
3、自然保护地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6月15日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依据管理目标与效能并借鉴国际经验,将自然保护地按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高低依次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3类,并确立国家公园的主体地位。
自然公园》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具有生态、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可持续利用的区域。国家公园》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特定陆域或海域。4、综合划定自然保护区
自然公园》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具有生态、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可持续利用的区域。
国家公园》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特定陆域或海域。
4、综合划定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
?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地自然保护地一般控制区
J生态保护红线内其他区域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法城镇开发边界是在一定时期内因城镇发展需要,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重点完善城镇功能的区域边界,涉及城市.建制镇以及各类开发区等。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以城镇开发建设现状为基础,综合考虑资源承载能力、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城乡统筹.城镇发展阶段和发展潜力,框定总量,限定容量,防止城镇无序蔓延。
口、城镇发展定位研究。
口、
城镇发展定位研究。
紧紧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落实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依据上级国土空间规划要求,明确城镇定位、性质和发展目标。2、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开展城镇建设功能指向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环境、灾害、区位等单项评价,集成得到城镇建设适应性,划分为适宜.一般适宜.不适宜三个等级。地势越低平,水资源越丰富,水气环境容量越高。
冈险评沽
4.城镇发展规模研究
分析城镇人口发展趋势和结构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城镇发展阶段和城镇化水平,落实上级国土空间规划规模指标要求,根据扩张型、调整型和重构型特点,提出行政辖区内不同城镇的人口和用地规模。
1人口预
釆用户籍人口综合平衡法.常住人口综合增长法进行预测。(1)综合增长率法①适用范围:经济发展稳定,人口增长率变化不大的城市。②基本原理:Pn=Pox[l+(m+k)]nPn为规划年末的人口数,P。为规基年的人口数,n为规划年限,m为年平均自然增长率,k为年平均机械增长率,m+k为年平均综合增长率。
(2)综合平衡法基本原理:Q=QO(l+K)n+PO(l+Z)nQ为人口预测数(人),Q0为户籍现状人口数(人),P0为暂住人口现状数(人),K为规划期内户籍人口的综合增长率,Z为规划期内暂住人口的增长率,n为规划期限(年)
4.2用地规模预测根据预测的人口数量结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规模取值区间值,进行规划年用地规模的计算。5.城镇空间格局研究综合研判城镇主要发展方向,平衡全域和局部、近期和长远.供给和需求,可以运用城市设计、大数据等方法,延续历史文脉,控制生态廊道,提出城镇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
空间:全域与局部时间:近期与长期要素:供给与需求
空间:全域与局部
时间:近期与长期
要素:供给与需求
建设用地 道路 —海运
交通中心/节点一铁路 0航空
经济中心/节点
I 6、边界初划
城镇集中建设区。结合城镇发展定位和空间格局,依据国土空间规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