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同理论及研究现状.docx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认同理论及研究现状

作者:闫丁

来源:《心理技术与应用》2016年第09期

????????摘要:个体和群体的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社会认同理论是这一领域影响力最大的理论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末Taifel和Turner提出社会认同理论以来,社会认同理论不断完善和进步,直到现在仍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社会认同的相关研究方法、理论仍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本文通过回顾相关理论、方法和研究现状,对社会认同研究的发展进行梳理。

????????关键词:社会认同理论;研究方法;研究现状

????????社会认同理论(socialidentitytheory)的提出为社会心理学这一领域增添了新的活力,拓展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自提出以来有大量的学者对这一领域开展了研究.促进了对群际关系的进一步理解。本文对社会认同理论进行了回顾和阐述,理顺相关研究的进展和不足.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1.社会认同理论

????????1.1社会认同理论的背景和基本观点

????????20世纪70年代以前,社会心理学笼罩在“还原论”的阴影下,“还原论”倾向于以更低层次的概念或语言来解释某种现象,以个体特质解释群体,认为群体除了个体数量增多之外并没有特别之处,这种缺陷阻碍我们正确地理解现象或事物(Hogg,vanKnippenberg,RastⅢ,2012)。以欧洲为中心的社会心理学家们对这种危机展开了有力批判,他们希望提出一种基于非还原论的社会心理学。20世纪70年代早期,Tajfel等人采用最简群体实验范式(minimalgroupparadigm)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对被试按照无实际意义的标准进行分组.让被试对除自身之外的其他人进行资源分配.结果发现,尽管被试之间在现实生活中毫无交集.分配资源的人也不能从分配策略中得到任何好处,但被试仍然倾向于分配给同组组员更多资源(Tajfel,1970;Tajfel,Billig,Bundy,Flame~,1971)。这种新发现很难用传统理论进行阐述,而在Taifel和Turner(1979)提出的社会认同理论中这一现象得到了完整解释。

????????Taifel和Turner(1979)认为社会认同指的是“个体从他感知到的自身所属团体那里得来的自我形象,以及作为团体成员所拥有的情感和价值体验”。社会认同的基本观点认为,个体都在努力地维持和增强自尊,而社会团体以及团体内部成员都会赋予个体或积极或消极的价值内涵.这势必会影响到个体的社会认同。个体希望得到和维持积极的社会认同,而对自身所属团体的评价需要参照其他相关团体通过社会比较来进行.积极的差异比较可以带来较高的威望,而消极的差异比较则产生较低威望。当社会认同得不到满足时,个体可能会离开现有的团体.加入使自身更能得到积极区分的团体,或者通过努力使现有团体获得更多的积极区分。

????????1.2社会认同的心理过程

????????通常认为社会认同的心理过程包含三个部分.依次是社会分类(socialcategorization)、社会比较(socialcomparison)和积极区分(positivedistinctiveness)(Tajfel,1982)。

????????1.2.1社会分类

????????社会分类,也被称为社会范畴化,个体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识别物体.会对他们进行分类,对人进行的分类会运用相似的方法.这对人类适应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分类将繁杂的刺激进行区分整理.使个体更易于对它们进行管理.在这个整理过程中存在一种增强效应(accentuationeffect),即个体倾向于加强同一分类中刺激之间的相似性和不同分类之间刺激的差异性(Tajfel.1957),Tajfel和Wikels(1963)在一个经典的实验中证明了增强效应的存在。

????????在对他人的分类过程中,个体很难不受到自身情感的影响.因为对他人的分类同样会对自身价值形成影响。人们倾向于根据他人和自己的异同来对他人进行分类,从而把对象归为同一分类的内群成员或者是不同分类的外群成员。同样,我们也会对自身进行分类.20世纪80年代Turner进一步提出的自我归类理论(self-categorizationtheory)对社会认同理论进行了补充(Turner.1985)。自我归类理论与传统社会心理学的区别在于.后者关注“群体中的个体”.而自我归类理论关注的是“个体中的群体”,是心理化的群体,是指个体主动将群体心理化后.得到的积极情感和价值意义以及以此为基础与他人进行区分的动力过程(李春,宫秀麗,2006)。

????????自我归类过程的结果是自我与其他内群成员相似性增强,与其他外群成员相异性增强。一方面,自我归类使个体认为自

文档评论(0)

jiangwen6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