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魏晉玄學;何晏像
《何晏傳》:晏性自喜,動靜粉白不去手,行步顧影。歐陽修《望江南》: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韓壽愛偷香。;論語集解;王弼像、書影;書影;玄學是三國魏晉時期的一種思潮,它一改漢代哲學的繁瑣和神秘,吹起了一陣思辨的清風。這一時期的哲學家圍繞有無、本末、體用、動靜、言意、自然與名教等論題展開玄思,建立起了各自的思想體系。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正始時期,魏晉玄學的形成期,以何晏、王弼為代表;第二個階段,竹林時期,這是玄學的拓展期,以阮籍、嵇康為代表;第三個階段是元康時期,這是玄學的成熟期,以裴頠、向秀、郭象為代表。
魏齊帝曹芳正始年間(西元240—249年),以何晏和王弼為代表,道加儒:以“無”為本,探討有無、本末、體用等之辨,振起玄風,開啟了魏晉玄學。此期經典:《論語》、《老子》和《周易》。
長樂未央;一、何晏的思想
簡介。何晏(约193—249年),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其祖父是汉末的大将军何进,其父早亡,母亲尹氏为曹操所纳。何晏依附曹爽,成爲曹爽与司马懿权力斗争的犧牲品。
《魏书·何晏传》說何晏“好老庄言,作《道德论》及诸文赋,著述凡数十篇”。著作多已散佚,保留完整的有《论语集解》和《景福殿赋》。另外,《列子》张湛注还保存了何晏《道论》和《无名论》的部分佚文。
何晏主張以“無”為本,提倡“貴無論”。他認為“道”是《周易》所說的“元亨日新之道”,此“道”幽深玄遠、不可聞見,因此從根本上講,“道”的本性是“無”。《列子·仲尼篇》張《注》引何晏《無名論》:夫道者,惟無所有者也。天地萬物是有所有。無語、無名、無形、無聲才是“道之全”。
道物→有無。“道”的本性是“無”,“天地萬物”的特性是“有”。《列子·天瑞篇》張《注》引何晏《道論》:有之為有,恃“無”以生,事而為事,由“無”以成。;何王的交往。何晏長王弼三十餘歲。王弼對他談起了自己注釋《老子》的一些心得。何晏認為王弼的注釋要遠勝過自己,稱讚道:“若斯人者,可與言天人之際乎!”
二、王弼的哲學
簡介。王弼(226—249年),字輔嗣,魏山陽高平(今山東金鄉)人,魏晉玄學最重要的奠基人。《三國志·魏書·王弼傳》注引何劭《王弼傳》說王弼“幼而察慧,年十餘,好老氏,通辯能言”。與裴頠討論“聖人體無”問題,與何晏、鐘會討論“聖人”有無喜怒哀樂問題,與荀融討論《周易》“大衍義”等。為人高傲,不通人情,“頗以所長笑人,故時為士君子所疾”。正始十年(249年)秋,因身患厲疾而早逝,年僅24歲。
有《老子道德經注》、《周易注》、《論語釋疑》、《老子指略》、《周易略例》等,收錄在樓宇烈校釋的《王弼集校釋》(中華書局1980年)。;王弼提出“以無為本”,“舉本統末”,第一次引入“本末”概念來討論“有無”的關係。《老子》四十章弼《注》:天下之物,皆以有為生。有之所始,以無為本。將欲全有,必反於無也。《老子指略》: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無形,由乎無名。無形無名者,萬物之宗也。他的“以無為本”帶有明顯的本體論色彩。
提出了“崇本息末”的主張。《老子指略》:《老子》之書,其幾乎可一言而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觀其所由,尋其所歸,言不遠宗,事不失主。文雖五千,貫之者一,義雖廣贍,眾則同類。解其一言而蔽之,則無幽而不識;每事各為意,則雖辯而愈惑。《老子》五十七章弼《注》:夫以道治國,崇本以息末;以正治國,立辟以攻末。本不立而末淺,民無所及,故必至於以奇用兵也。
本末-有無-道物(本體與現象的關係):統之有宗,會之有元,以寡治眾,以靜制動,約以存博,簡以濟眾。
有無之辨與孔老優劣:孔、老是體有還是體無?《三國志·王弼傳》注引何劭《王弼傳》:聖人體無,無又不可以訓,故不說也。老子是有者也,故恒言無所不足。;言、象、意之辨:得象忘言、得意忘象
立象—意;設卦—情偽;繫辭—言。《繫辭上》: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僞,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莊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則陽》:道不可有,有不可無。道之為名,所假而行。或使莫為,在物一曲,夫胡為於大方?言而足,則終日言而盡道;言而不足,則終日言而盡物。道物之極,言默不足以載;非言非默,議有所極。《天道》: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周易略例·明象》:夫象者,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