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鼢鼠鉴定方法.docxVIP

中华鼢鼠鉴定方法.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DBXX/TXXXX—XXXX

中华鼢鼠鉴定方法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常见鼠种中华鼢鼠的形态学鉴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对中华鼢鼠的形态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N/T4968.1-2017常见鼠类鉴定方法第1部分:通用规则

SNT/T5454-2023病媒生物形态学鉴定标准编写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基本信息

拉丁名:Eospalaxfontanierii(Milne-Edwards,1867);别名:甘肃鼢鼠、原鼢鼠、瞎老鼠、瞎老、瞎狯、方氏鼢鼠、瞎鼢、仔隆等。

分类地位:啮齿目(Rodentia)、鼹形鼠科(Spalacidae)、凸颅鼢鼠属(Eospalax)。其他信息参见附录A。

5形态特征(参见附录B)

5.1中华鼢鼠一般形态特征

5.1.1外形

体重约285-443g;体长约150-250mm;尾短,约为体长1/5,长53-69mm;后足长29-37mm;耳隐于毛被下方。

5.1.2毛色

头顶、躯体背面及侧面毛基灰褐色而发亮,体毛细软,无毛向,毛尖带明显的锈红色。额部中央具有一大小、形状不等的白色斑点,唇周围白色不明显,吻上方的淡色区域较小。躯体腹毛灰黑色,毛尖稍带锈红色。尾及前后足背面均具稀疏白色短细毛。

5.1.3头骨形态特征

2

DBXX/TXXXX—XXXX

头骨粗大,有明显的棱角。颞嵴左右几乎平行,颅骨后端枕骨面从人字嵴处逐渐弯下,不与颅骨面垂直。颅骨较宽,从头骨后方看,宽度显著大于高度。鼻骨较窄,后缘中间有一缺刻,其后端一般略超过前额骨的后端。额骨幼体平扁,老年个体有发达的眶上嵴,向后经过颞嵴延伸至人字嵴处。门齿粗大,上下颌骨各有3枚臼齿,第1上臼齿较大,内外各有2个内陷角,呈交错排列,使咀嚼面呈前后排列的三角形环,其余两个臼齿较小,结构基本相同,第2下臼齿后端有一向后延伸的小突起,外侧有3个内陷角。门齿孔一部分在前颌骨范围内,另一部分在上颌骨界限内。

5.2鼹形鼠科的特征

适于地下生活的啮齿类。体形粗大圆胖,吻钝,眼小,耳短,耳壳退化,毛柔软而无粗毛。尾短,完全裸露或被稀疏的短毛。四肢短小。头骨短粗,后头宽明显大于枕骨大孔至硬腭骨后缘之距离,门齿特别粗大,臼齿无齿根(鼢鼠)或具齿根(竹鼠),臼齿咀嚼面具左右交叉的半月形齿环(鼢鼠)或为孤立的珐琅质齿环(竹鼠)。

5.3凸颅鼢鼠属的特征

前足爪甚长,其爪长明显超过趾长;眶下孔下缘扩大呈“V”字形;宽度不大于高度;第1上臼齿的咀嚼面最大。头骨的枕骨部位明显向后拱凸,上枕骨自人字嵴向后略微延伸,再转向下方,不成陡直的截状面,门齿孔小,听泡低平。

5.4中华鼢鼠的鉴别特征

体型较其他鼢鼠粗壮,雄鼠大于雌鼠,体肥,肢短,前肢爪粗大,特别是第三爪,适于掘土,后足爪较前足爪弱。头宽而扁,鼻端平钝,耳壳不发达,隐于毛下,眼极小,几乎为毛所隐盖。

5.5结果判定

成体形态特征符合5.1和5.4,判定为中华鼢鼠。

3

DBXX/TXXXX—XXXX

附录A

(资料性)

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医学重要性与分布

A.1生活习性

主要栖于黄土高原及次生黄土的农田、林地、荒地、山坡、草场及河谷中,尤以丘陵区分布密度最高。洞道长且结构复杂,主洞道有许多分支,洞道在地面无明显的洞口,上有大小不等的小土丘,地表可见,直径一般30~60cm。依盗出的新土丘为标志,1年中有两个活动高峰,第1个高峰在4~6月,4月出现新土丘,6月达到高峰,7~8月减少。第2个活动高峰在秋季,9月出现新的土丘,到9月底达到最高峰,10月新土丘减少。鼢鼠不冬眠。日活动一般春季有两个活动高峰,即10~12时和18~20时;秋季日活动为单峰型,14~18时为活动高峰期。中华鼢鼠1年繁殖1次,在内蒙古5~7月为繁殖期,每胎1~6只,平均3只,以2~3只为多。

A.2分布

国内: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

A.3医学重要性

与包虫病等流行有关。

文档评论(0)

法律咨询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法律职业资格证、中级金融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咨询服务,专业法律知识解答和服务。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2706605500003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4日上传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中级金融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