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4精选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集锦九篇
数学说课稿小学篇1
从心理学角度看,“猜想”是一项思维活动,是学生有方向的猜测和判断,
包含了理性的思考和直觉的判断;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猜想应是学生有效学
习的良好准备,它包含了学生从事新的学习或实践的知识准备、积极动机和良好
情感。一说起“猜想”,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著名的“歌德巴赫猜想”。学生的
学习过程,并非要出现像“歌德巴赫猜想”那样的著名推断,但应具有知识的“再
发现”和“再创造”过程。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猜想,正
是培养学生进行知识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良好开端。
教学片段一
在学习完“圆的面积”后,教师让学生做这样一道题:“有两块大小一样的
正方形钢板,其中一块冲出4块大小一样的圆形钢片(如图1甲),另一块冲出
9块大小一样的圆形钢片(如图1乙)。问哪一块钢板所剩下的脚料多?”立刻
有学生大胆猜想:
生:图1(甲)所剩下的脚料多一些,因为图1(甲)看起来空隙大。
生:图1(乙)剩下的脚料多一些,因为图1(乙)的空隙多。
可见学生这时的猜想是盲目的。教师对这些猜想没有简单地否定,而是让学
生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如图2),求正方形内切圆的面积占该正方形面积的百
分之几?计算后得出,正方形内切圆的面积占该正方形面积的78.5%。这时再
让学生猜想。
生c:所剩下的脚料一样多。
师:为什么?
有一个学生将图1中的(甲)、(乙)两图添作辅助线,如图3所示。他说:
“正方形1/4的78.5%再乘以4和正方形1/9的78.5%再乘以9其结果是一样
的。”虽然表述不是很完整、到位,但能提出这样新的假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
创造潜能。最后通过计算验证,使学生享受到猜想的成功。
教学片段二
在一次课上做练习时,有一个平时就很爱动脑筋的学生突然说:“老师,我
有一个奇怪的发现,我量了量桌子的长和宽,发现长是宽的1.6倍多一点,又量
了量数学课本的长也是宽的1.6倍多一点,再量作业本结果也是一样的。我想,
这里一定有数学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别的学生也动手量起来,不一会儿,有的学生说:“对,
是这样。”有的学生反对:“这是偶然,铅笔盒、黑板就不是这样。”
一会儿,教室里的争论声小了下来,学生的眼睛齐刷刷地望着老师。老师首
先对那位学生说:“你善于观察,又勤于思考,很了不起。”接着,老师说:“想
想生活中还有哪些长方形和你们的课桌比例差不多?”学生举出了生活中的许多
例子。
师:就拿电视屏幕为例吧,如果它很扁或很方,会有什么感觉?
生:很有创意。
生:好像不太方便,看起来有点怪,图像也就变形了。
生:我知道了,按照一定的比例比较美观。
生:他说得对,可铅笔盒只要能放进铅笔就行了,太宽反而不美观、不实用
了,我觉得先要实用,才能美观。
师:大家都很棒,我来给大家提供一个线索——“黄金分割”,我们查查资
料,好吗?
几天后,一张张资料卡放在教师手中。通过这次经历,学生享受到了猜想的
成功,也进一步感受到了数学王国的瑰丽。
评析
数学方法理论的倡导者G·波利亚曾说过,在数学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
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他认为,在有些情况下,教猜想比教证明更为重
要。我们认为,猜想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质疑——猜想的开始。
让每个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
进行积极的猜想,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
提高。
二、假设——猜想的深入。
问题提出后,学生经过反复思考、联想、顿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提出自己的假设。假设,从思维角度讲,就是一种猜想。这样的思维过程,是充
分发挥学生创新能力和主体意识的过程。
三、实践——猜想的验证。
只有猜想没有行动,那只能是空想。把猜想与探索实践紧密结合,可以产生
猜想的良性循环。
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猜想,但都是学生的主动思维的过程,都包含着创新
因素。“猜想”是一项思维活动,包含了理性的思考和直觉的判断。因此学生的
猜想可能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符合逻辑的,但更可能是稚嫩无据的“异想天开”。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教师都应给予鼓励,精心保护学生积极猜想的精神,并引导
他们享受猜想的成功体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