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965-2024安徽麝栖息地保护技术规程》.docx

《DB34T 4965-2024安徽麝栖息地保护技术规程》.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07.080

34

CCSB65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4965—2024

安徽麝栖息地保护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habitatprotectionforMoschusanhuiensis

2024-09-14发布

2024-10-14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

DB34/T4965—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林业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金寨县林业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蒲发光、周美生、余大春、程扬、王广臣。

I

DB34/T4965—2024

安徽麝栖息地保护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安徽麝(Moschusanhuiensis)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的技术路线、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要

求。

本文件适用对安徽麝栖息地的保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安徽麝Anhuimuskdeer

安徽麝,为鲸偶蹄目(Cetartiodactyla)、麝科(Moschidae)、麝属(Moschus)动物,大

别山区特有的兽类。头体长70~77cm,体重7.1~9.7kg。尾短,常隐没于毛下。被《国家重点

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注:学名Moschusanhuiensis

栖息地Habitat

能为安徽麝提供其生存和繁衍所必需的水分、食物、光热、隐蔽等条件的场所。

核心栖息地Corehabitat

安徽麝栖息地范围内最适宜其生存的区域。

植被恢复Vegetationrestoration

运用生态学原理,通过保护现有植被及营造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达到修复或重建安徽麝栖息地

植物群落结构的过程。

食源Food

即可供安徽麝取食的植物,如春夏季节的青嫩枝叶、真菌类,秋冬季节的苔藓、落地果、种子、常

绿阔叶、鲜干叶片等。

伴生动物Companionanimal

与安徽麝同地域分布并且与其在食物、栖息生境、水源地和隐蔽条件等资源利用方面存在时间或空

间上的互补或相互影响的动物。

栖息地选择Habitatselection

1

DB34/T4965—2024

指导安徽麝对栖息地的非随机利用,进而影响个体生存力和适合度等一系列行为反应。

生殖繁育Reproduction

生殖是指生物产生后代和繁衍种族的过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安徽麝为季节性多

次发情动物。

安徽麝发情期一般始于每年10月至次年1月,其中11~12月为其旺盛期。

生态廊道Ecologicalcorridor

连接被分隔的安徽麝各种群的栖息区域。

4安徽麝栖息地保护目的与技术路线

安徽麝栖息地保护的主要目的是,选择适合安徽麝生存的栖息地或潜在栖息地,掌握其通过植被管

理、植被恢复等手段,为安徽麝提供充足食源和栖息场所,成为可以在此完成生殖繁育的核心栖息地;

并通过对安徽麝及伴生动物的监测,掌握安徽麝的栖息地选择机制,使这些栖息地能够长期适合安徽麝

生存。

5安徽麝栖息地基本条件

气候条件

北亚热带长江中下游区、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较充足,无霜

期较长。

植被条件

主要由马尾松、黄山松、杉树、毛栗、短柄枹、化香树、青冈栎等植物为优势种组成的针叶林、针

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等。

海拔要求

1500米以下。

保护原则

坚持保护优先、系统完整、因地制宜、统筹实施的原则。

6栖息地保护措施

安徽麝栖息地分布

目前安徽麝栖息地主要在大别山区的金寨、岳西、舒城、霍山、庐江(安徽)、英山、罗田(湖北)、

商城(河南)。

植被修复

2

DB34/T4965—2024

科学开展林地保护,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实行全封或半封,以保证安徽麝有足够的生

存空间。尽量减少对原生林地植被的破坏,以保护森林植物群落的完整性、多样性,保证安徽麝四季有

良好的栖息环境。

生态廊道构建

在现有各类保护地的基础上,建设生态走廊以沟通不同的隔离种群。生态廊道的构建可以通过栖息

地恢复来实现。生态廊道的构建可以加强安徽麝种群间的交流,利于种群的长期生存。

科学监测

6.4.1栖息地监测

在安徽麝栖息地范围内,通过遥感判读、样方法、样线法、实地走访等调查手段,进行植被类型监

测、威胁状况监测。利用GIS软件,绘制各类干扰分布点位图。采用实地

文档评论(0)

小狐狸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来源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312413300004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