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主备人:赵学霞其他成员:张艳霞、陆志刚、张爱莲、冯淑梅、马文保、张志宏、候莉娟
PAGE2
第一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3)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理解菱形的判别条件及其证明,并能利用这两个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和方法:(1)经历运用几何符号和图形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2)经历实际操作,探索菱形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的能力;(3)在具体问题的证明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实验论证、逆向思维的思想,提高学生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通过“实验—猜想—证明—应用“的数学活动提升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菱形判定定理的证明.(2)菱形判定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学生独立完成证明的过程,增强学生对待科学的严谨治学态度。
教学策略:自主探索,独立操作,逻辑证明。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资源(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
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菱形的性质及判定,你能完成下面几个题目吗?
1.如图1所示:在菱形ABCD中,AB=6,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其余三条边AD、DC、BC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2)对角线AC与BD有什么位置关系?
(3)若∠ADC=120°,求AC的长。
2.在□ABCD中添加一个条件使其成为菱形。
记录制作过程以备在课堂上演解;
图2
图2
探索、讨论、交流
教学助手一体机的展示
通过一些简单题目的设计,帮助学生回顾菱形的相关性质及判定方法,学生从题目入手,不会显得那么古板枯燥,不仅能回顾相关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温故知新
例3如图3,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3cm的菱形,其中对角线BD长为10cm.求:(1)对角线AC的长度;图3(2)菱形ABCD的面积.
图3
鼓励学生主动讲解、相互补充完成本部分内容.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查漏补缺
教学助手一体机的展示
通过例3让学生对菱形的相关性质进行灵活应用,同时学生对于具体的问题通过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学生展讲、教师点拨后基本能形成比较好的解题思路。
第三环节:展示交流,引导探究.
变式训练:如上图3,四边形ABCD是菱形,其中对角线BD长为12cm,AC长为16cm.求:
(1)菱形的边长;
(2)求菱形一条边上的高。
知者加速1:已知菱形的周长为40cm,一条对角线长为16cm,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cm2.
鼓励学生多提“为什么”,鼓励学生质疑,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证明的必要性。
分小组讨论,组长组织组员讨论,让尽可能多的组员发言,并汇总结
。
教学助手一体机的展示
变式训练的设计,是想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菱形的相关性质,同时对于第二问,学生必须灵活运用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这一结论求出面积进而求出一边上的高。
第四环节:教师引导,独立证明
第三环节:拓展提高
1.如图4,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重叠在一起,重叠部分ABCD是菱形吗?为什么?
图4
图4
2.如图5,你能用一张锐角三角形纸片ABC折出一个菱形,使∠A成为菱形一个内角吗?
图
图5
关注学生的思路是否清晰、证明是否严谨,关注他们是否有新的想法,对学困生则要关注他们是否掌握了基本的证明思路。
小组
合作,
独立
完成
教学
助手
一体
机的
展示
学生非常熟悉这一背景,但是他们很少发现其中的数学知识,这样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通过这一题目对于菱形的相关判定方法也进行了巩固。
第五环节:练习
如图6所示,菱形ABCD的周长为40cm,它的一条对角线BD长10cm,则
∠ABC=°,AC=cm.
图62.如图7,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AC=4cm,BD=8cm,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cm2.
图6
图8图7
图8
图7
图9
图9
A.矩形B.菱形C.等腰梯形D.正方形
4.已知:如图9,在菱形ABCD中,E、F分别是
AB和BC上的点,且BE=BF,
求证:(1)△ADE≌CDF;(2)∠DEF=∠DFE.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及作业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教材P8知识技能2
2.教材P8数学理解3
认真批改,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3)
定义
性质
文档评论(0)